媽祖,姓林名默,人稱默娘,福建省莆田縣人。媽祖出生地,古稱賢良港,又稱黃螺港,即今莆田市秀嶼區山亭鄉港里村。媽祖生平,靈修與悟道,多在湄洲島。
如詩如夢的湄洲島,與賢良港一衣帶水,隔海相望。湄洲島乃是媽祖文化圣地。媽祖也可稱為湄洲人。
林姓之祖有一老母,善舉感天動地,所以林家世代為官。林氏之宗為唐代林披。林披生了九個兒子,都一樣的賢良仁達。在唐朝憲宗這一時期,九個兒子各被授任“州刺史”,號稱為“九牧林氏”,一時間傳為佳話。
刺史相當于欽差大臣,權力很大。欽差大臣,一般是為了解決某件具體事情,由皇帝欽定某大臣前往,并美其名為“欽差”。“欽差大臣”不過是由萬歲爺親自差遣到某地處理某件事情的大臣,代天巡行,權力很大,但是個臨時性官稱。刺史,則是個固定性的常設官職。
“刺者,檢舉不法之謂矣;史者,皇帝之所以使也。”“刺史”一職,從秦代開始設置,以大條察問郡縣在任命官。其官司階雖然因朝代不同而有所變化,時而在郡守之下,類似于巡按大人;時而在郡守之上,成為一州之最高行政長官和最高軍事長官。“刺史”的稱謂也隨著官階的變化而變化,時而稱刺史,時而稱州牧,時而又稱太守;時而設專職,時而由州府都督兼任。但是,萬變不離其宗,“刺史”一直都是代表上天或朝廷巡察、監督各級的在職官員。
總之,九牧林氏,聲名顯赫。媽祖家世淵源。從唐朝林披開始,林氏即為大望族也。
林披,生了九個兒子。其中之一是擔任唐代邵州刺史的林蘊。
林蘊生了一個兒子,林圉,曾任“州牧”。
林圉生了一個兒子,林保吉,是媽祖的曾祖父。林家的“一門忠烈”,忠門地名的由來,都與林保吉有關。美麗的忠門半島,曾有過許多迷人的傳說。
在五代后周王朝年間,林保吉擔任“統軍兵馬使”。當時劉崇自己即位皇帝,建立北漢王朝。后周世宗皇帝命令都檢點趙匡胤統軍到高平山與劉崇軍隊作戰,林保吉參與了作戰指揮,立下赫赫戰功。也就是說,媽祖曾祖父林保吉為趙匡胤建立北宋,作出過貢獻,“一門忠烈”名不虛傳。
后來,林保吉放棄官職,回到莆田,隱居在忠門一帶。“忠烈門”的一方水土,養育了一代又一代淳樸的忠門人。
林保吉生了一個兒子,林孚,也就是媽祖的祖父。林孚因為父親的卓越功勛,擔任了福建總管一職。
林孚生了一個兒子,林惟愨,又名林愿,擔任后周王朝的“都巡檢”。林惟愨,又名林愿,就是媽祖的父親,后來,也辭官回鄉,定居在賢良港。
如果單就官階而論,媽祖父親林愿的官階已遠遠超過其先祖“九牧林氏”。林氏世代相傳,自求多福,謙卑勤勞,對這一點,從不刻意渲染。
都巡檢一職從五代十國時期開始設置,又稱為“都點檢”。五代后唐時,每逢皇帝巡行和出征,便臨時設置大都點檢一職。五代后周成為固定官職,分都點檢、副都點檢正副長官,位在都指揮使之上,為皇帝親軍最高長官,實權很大。因為皇帝每次巡行出征,都點檢都要隨駕出巡,所以又稱都巡檢。
媽祖的父親林愿,官階很大,比先祖高出許多。但是,“九牧林氏”為官之際,正值是“一統天下”的唐朝盛世。林愿為官時,恰逢天下大亂,群雄爭霸。小國之君不及大國之使臣。按照這個說法,作為后周時的“都點檢”,實際上還比不上大唐的刺史。盡管這樣,“都點檢”畢竟也是個令人仰慕的極有實權的大官。林愿卻毅然辭官,歸隱回鄉,與世無爭,打魚為生,粗茶淡飯,樂之陶陶。只有勤勞的雙手,才可以創造出幸福,才可以成就“生活”這個最偉大的事業,林愿相信這一點。
莫嫌地窄園亭小,
莫厭家貧活計微,
許多高門鎖空屋,
主人到老未曾歸。
林愿吟誦著白居易的這一首小詩,回到了美麗的忠門半島,回到了波平浪靜的黃螺港,開始了自食其力的平淡生活。
黃螺港,是那樣的安靜,是那樣的和平,和風細雨,送來了天堂一般美妙的濤聲,讓人感到,這真是一個最為適宜人居住和生活的世外桃源。
如今的港里村,在科學發展觀的正確指導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正在健康地向縱深發展。港里村的男女老少,在黨的陽光雨露哺育下,煥發出巨大的勞動豪情,建設“媽祖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媽祖的在天之靈,一定會倍感欣慰。 (游荔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