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本的媽祖信仰研究與本文的視角
眾所周知,媽祖作為海上女神,誕生于中國宋代的福建省。傳說福建興化府莆田縣湄洲島林氏家族中的女兒夭折,其女廣為當(dāng)?shù)卮蚰酥潦看蠓螂A層所敬仰,延續(xù)成一種信仰,后又隨著他們的推崇,不斷擴大到各地。元代、清代時得皇帝恩賜天妃、天后稱號,民間又有“媽祖”、“娘媽”、“亞媽”等愛稱。祭祀廟宇而后逐漸遍布港灣,同時誕生了船頭設(shè)置船仔媽(船頭媽)像的習(xí)慣,以佑出海安全。隨著中國人海外遷移增加,東南亞等華僑、華人移居地,也開始出現(xiàn)了祭祀媽祖的風(fēng)俗(宮田1968、李1975、朱1996、濱下1997、松本2004)。
媽祖信仰也傳進了日本列島,沖繩、鹿兒島、長崎、茨城、青森等地現(xiàn)在還存有媽祖像或媽祖信仰的痕跡,相關(guān)研究成果亦有很多。下面就其概況作一簡單介紹。首先,較為全面且最具概括性的當(dāng)屬“李1975”,“新海1992”其后又作了補充完善。對于各區(qū)域研究,除上述李獻章有關(guān)琉球王朝時代那霸天妃宮、久米島的研究之外,另有“野口1985”、“洼1989”、“小野1989”、“林田1991”、“真榮平1993”、“都筑2000”、“豐見山2001”、“揚2002”的成果。“鐮倉1982”研究中收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前各天妃宮中媽祖像的圖片資料。關(guān)于薩摩半島野間岳附近的南九州媽祖信仰,在李獻章之前有“宇宿1936”的研究,后來又有“國分1976”、“鶴添1982”、“下野1994”、“森田2000”、“上東2004”、“藤田2005”的成果。另外,“錦織1998、1999”從美術(shù)史的角度對沖繩、南九州的媽祖像進行了考證。關(guān)于日本幕府鎖國后由居住于長崎的中國僑民建立起的唐寺或唐人居住地內(nèi)的天后堂,除李獻章外,還有“宮田1967”、“越中1977”、“山本·前川1991”、“長崎中國交流史協(xié)會2001”的研究。此外,關(guān)于東部日本媽祖信仰的概括性研究有“秋月1961”,茨城縣有“本田1954”、“小松1984”、“野口·松本1986”、“洼1996·97·98”、“徐2005”。關(guān)于青森縣大間,有“白井1997”、“米澤1997”的研究。
從整體研究傾向來說,上述關(guān)于日本媽祖的成果,簡而言之,大致可以歸納為來自中國的異教或道教式的民間信仰,即傳播、接受中國文化的角度;或?qū)⒅ㄎ挥谥袊撕M膺w居、定居的視角,即從文化變遷論或華僑人際網(wǎng)絡(luò)論的關(guān)系上加以論述的。 (未完待續(xù)1) (藤田明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