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程為十月初一,回舟泊馬齒山候風,初九日放洋時,二號船已循山而西,頭號船離山僅數尺,尚未折回,群呼船已迫山,立成身粉,臣等危急之際,默祈神佑,悠呼間,船至山邊若有引之而西者,咸謂海船重逾二十萬斤,非神力不能然也。又說:十二日過黑水洋,是夜颶風大作,一晝夜不止,白浪如山飛壓船,而鍋灶皆沒,舵動搖不定,針盤亦屢移,臣等在風濤簸蕩中,虔心求禱,合船誦佛號不絕,十三日黎明風稍息,考之針路已斜走數百里矣,幸蒙神佑捩舵,仍用原針,十四日即望見溫州山。他也談到魚、鳥等現象:前錄及志略俱載放舟后魚鳥之異,茲役自五虎門開船,次早即見白鳥似燕而大,五、六為群,飛繞前后,若導引然。過赤尾嶼,有二大魚,魚傍舟行。黑溝遇風,舟后有大鳥,黃色,踏一朽木相隨,風靜即不見。
《祠廟》篇有記琉球媽祖廟。天后宮(原注:向稱天妃宮,干隆二十二年始改今稱)一在久米村,曰上天妃宮,明嘉靖中冊使郭汝霖建,右楹為關帝神堂,大門之左供龍王,臣等朔望于是廟行禮。一在那霸,曰下天妃宮,明宣德間尚巴治建。一在姑米山,干隆二十二年,使臣周粕致國王代建。
(十二)林鴻年、高人鑒
林鴻年沒有使錄或與奉使相關之著作傳世,這是頗令后人遺憾之事。
他是福建候官人,生于清嘉慶九年,道光八年中舉,道光十六年以狀元及第,授職翰林院修撰,也是第一位派遣琉球的狀元冊封使。以冊封使之傳統及他的背景、經歷,似會撰寫紀錄,但今日卻找不到相關的著作,有關他的奉使過程,也只有從散見于中琉之間奏、公文、史料中尋覓。
林、高此行,甚受查察之苦,起因為道光十八年二月初三,御史帥方葳奏稱:冊封琉球使臣之隨從家丁及護送弁兵向有帶貨勒售陋習,請嚴行禁止,朝廷乃下令地方官注意,林、高等人無論出發前或返回后,均被盤查甚嚴。
閩浙總督鍾祥,于閏四月十九日有公文稱寄信前來,業經本部堂恭錄行司,密飭所屬,認真稽查。現在冊使將次開船,除飭委福州府話府戴守世襲一等男邱聯恩,欽遵會同于冊使開船時,留心查察,所派護送弁兵有無違例,私帶及包攬商貨等弊,如有前項情弊,如有前項情弊,立即按名查辦,分別通詳究辦,此系欽奉特旨飭查要件,切勿稍稍涉徇縱大干重咎,福建巡撫魏無瑯閏四月二十八日奏報琉球使臣登舟放洋日期折亦稱:臣鍾祥 密飭所屬認真稽查,如該使家丁竟有攜帶貨物情弊,即飭令該使臣自行懲辦,并遴派大員于開舡時留心查察。 (本 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