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媽祖信仰傳播國外,既是海神,又是萬能之神。體現媽祖文化的博愛精神。
媽祖信仰在本土處于“時時顯靈應,或示夢,或示神燈,海舟獲庇無數,土人相爭祀之”。海外華僑崇信媽祖能消除災禍與瘟疫,紛紛建立媽祖廟,對于建地選擇十分嚴格,均在入口處建筑媽祖廟,目的是守住入口處,防止各種災難瘟疫進入住宅區。媽祖儼然成為華僑群落平安的庇佑之神。例如泰國京城曼谷有規模巨大的媽祖宮。泰屬北大年《明史》叫做“大泥”。有一祀媽祖的廟宇叫做“靈慈宮”,俗稱林姑娘或林娘娘廟。泰國民間對媽祖信奉極深,甚至將媽祖故事載入泰文典籍之中,稱媽祖為“萬能之劉”。由于媽祖信仰在國外廣泛傳播,媽祖在信徙的心目中,由江海神變成無事不管,無所不解的萬能之神。華僑熱衷于到海邊廟宇去祭拜,這說明了除有的航運保護神外,人們又賦予了媽祖新的使命,如祈求平安、財丁俊發、風調雨順、五谷豐登、財源茂盛等。
第三,媽祖在國外,既與眾神合祀共祭,又能相安無事,互榮互旺。體現了媽祖文化寬容精神。
自古以來,日本的稻谷是從以海船舶運去而傳入日本,日本民間歷來信奉“谷神”。后運稻谷的船舶是以媽祖為航運的保護神,因而媽祖也成為日本稻谷的保護神。在日本長崎島的媽祖堂有一特點是把媽祖與佛祖共同奉祀在詩廟中。在長崎之寺(即福州寺、泉州詩、漳州寺)之特點:一是幫會所先建媽祖廟。二是擴建為佛寺與媽祖合祀,其目的是祈求節日、盛會中加強團結。三是對日本的民俗起到深遠的影響。后來,日本商船也安放媽祖神龕作為海上航行的保護神。特別是南洋洋大觀各地接的近印度,普遍信奉佛教,所以華八百崇拜媽祖,大多數將媽祖與觀音大士合祀。《湄洲志》一書中也指出:“媽祖系林默父母祈求觀音,由觀音大士賜藥并令身邊龍女出身為媽祖,大發慈悲拯救海難。”有南洋華八百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建立同鄉會館,以聯絡鄉誼,會館供奉各地神祗。但主要供奉媽祖、觀音、關帝等。可見媽祖信仰也帶有寬容與包容、和諧等因素。哪里就有華僑,哪里有媽祖,華僑的足跡遍布世界各地,媽祖信仰也遍布世界各地。
第四,海外華八百,既促進了當地經濟發展,又提高了媽祖文化的傳播影響力。體現了媽祖文化成為聯絡華人華僑情感的紐帶精神。 (未完待續8)(黃國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