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潮汕,媽祖文化可以說一直是在延續和發揚著。今年3月11日,在汕頭南區中信度假村龍虎灘邊,一座氣勢恢弘的媽祖石雕像隆重落成“開光”。這座媽祖石像高達16.93米,媽祖“聳立于玉楹瑤臺之上,手執如意足踏回瀾,長袍委地,鵝冠參天。”“豐姿麗而端肅,神韻 而昂然。”回欄且環置十二浮雕,描敘林默娘救人濟世的故事。它的落成,豐富了汕頭的旅游文化資源,也將推動潮汕的“媽祖朝圣游”。
潮汕各地的民間文化工作者,對媽祖文化的人文價值及其遺產保護,一直也加以關注,長期進行收集、發掘、研究等工作。比如潮安縣龍湖寨的天后宮,據說藏著三個謎,至今還沒有人能揭開。一是這座迄今已有215年歷史的天后宮,大門所繪的門神,不是武將等男性人物,而是兩位端莊和藹慈祥的女性,她們手捧如意,身著羅裙,不加冠佩劍。天后宮門神為何是女的,原型取自何人?國際漢學大師饒宗頤聞知后也專程前往考察。二是龍湖寨天后宮大門兩側石鼓刻著“雙獅戲球”,一般石鼓除基座有雕刻,石鼓兩面只稍凸出,沒有裝飾,而這里的石鼓兩面均有雕刻,至今無人道明個中緣由。三是天后宮門口有株三人合抱的榕樹,據說有幾百年歷史,樹身枯萎蛀爛,底部卻長出新的粗根,像盤龍一樣將舊樹身盤住,繼續長茂盛綠葉,其中一分丫橫跨過街架在對面墻上,中間已腐朽,而新根卻盤旋將其保護并伸展至墻上托住,長出新的枝葉。這些獨特人文景觀,多年來一直吸引專家學者前往考察研究。
當然,相比起汕尾,鳳山媽祖廟日益成為廣東最大的媽祖文化傳播中心,今年第二次舉辦規模盛大的媽祖誕和媽祖文化節,潮汕地區還需要努力做更多的弘揚媽祖文化的工作。自古至今,人們崇拜媽祖就是因為她與國計民生和祖國統一有著不可分割的積極聯系,在改革開放的今天,弘揚以和平、友誼為象征的媽祖精神,更具有特殊的意義,因此建議借鑒天津市由政府主導舉辦天津媽祖文化旅游節,在汕尾媽祖文化節的基礎上,像設立廣東國際旅游文化節一樣,升格或創建廣東媽祖文化節,提升媽祖文化在廣東的影響。可以在汕尾設立主會場,組織廣東各地組團赴會或在各地以分會場的形式共襄弘揚媽祖文化的盛舉。從而加強廣東與海外華人特別是東南亞僑胞及臺港澳同胞的情感交流,加強廣東同國內和世界的文化、經貿交流,擴大對外開放,帶動經濟和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續完)(楊群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