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城區不斷調整優化蔬菜種植結構,今年蔬菜種植面積預計達14.8萬畝次,年產量超過50萬噸,產值7.8億元,其中秋冬季蔬菜面積9萬多畝,預計產值5.5億元,蔬菜業已成為促進農民增收的一大亮點。
荔城區今年秋冬季蔬菜生產呈現七個特點:一是生產規模集約化。隨著土地流轉步伐進程的加快,蔬菜專業合作社種植規模越來越大。如出口結球甘藍以幾個龍頭大戶栽培為主,并集中在北高東鄉、黃石鎮惠上、惠下村連片千畝以上規模成片發展。再如番茄以黃石金山、下江頭及林墩等村千畝規模集中成片栽培,同時出現番茄栽培專業村2個,從業人員3000多人。二是品種布局區域化。如北高鎮秋季主要以出口型蔬菜品種布局為主;新度鎮以萵筍、內銷結球甘藍、香菰豆、茄子、絲瓜、黃瓜、長豇豆等布局為主;黃石鎮以番茄、大白菜、花椰菜、甜(豌)豆布局為主;鎮海辦以胡蘿卜、小白菜栽培為主。三是應用技術科學化。如大型農業機械在蔬菜生產上的普遍推廣應用,同時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以及化學除草技術的應用等大大提高勞動工效,節約勞動力費用,降低了蔬菜生產成本,提高了蔬菜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四是商品講求優質化。如番茄品種“齊達利”及胡蘿卜品種“SK-316”等一批品質優、賣相佳、耐儲運;如結球甘藍出口型以“超越”、“全球”高產耐儲運等品種為主,內銷品種主要以優質的“中甘15號”為主栽;番茄以“拉比”、“齊達利”、“大圣800”等一批高產優質抗逆性好的品種為主,適應市場需求。五是營銷聯合專業化。如該區番茄產品銷售由去年20多個銷售隊伍,縮減到5-7個聯合體,同時還基本實現供種供肥供藥和產品銷售一條龍服務的格局。六是資源配置合理化。隨著蔬菜專業合作組織的崛起,資金、勞力、技術、管理等資源配置趨于合理,農業投入逐年加大,進一步提高其抵抗風險能力。如番茄成片規模栽培,其充分利用社會上的資金、勞力、技術等優勢,有利于農業“五新”的推廣應用,同時也有利于及時互通各種信息,提高其抗“三大”(自然災害、病蟲災害、市場價格)風險的能力。七是市場價格高效化。今年是整個蔬菜生產效益較好的年份,雖受到生產資料提價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但蔬菜的效益比往年都有明顯提高,如空心菜采收茬次比往年大大增加,畝產值一般都達20000元以上,黃瓜價格每公斤均保持在2元以上;絲瓜、長豇豆產值也成倍增加;秋番茄目前田頭交貨價每公斤保持在4元以上。 (倪偉李 肖慶龍 陳辛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