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神賦》說雒妃的形體美,“翩若驚鴻,婉若游龍;仿佛若輕云蔽月,飄搖若流風廻雪”,不用化妝打扮,自然美妙無加;“丹唇外朗,皓齒內鮮;名眸善睞,魘輔承顴(臉頰上有兩個迷人的酒窩)”。說到神女的神情風韻美,“柔情綽態,媚于語言”;加上豪華富貴的衣飾,輕盈飄忽的步履,直讓風流才子曹植無法把持自己的心性,口無遮攔地說出:“余情悅其淑美兮,心振蕩而不怡;無良媒以接歡兮,托微波而通辭”,還脫下了玉佩要作為通好的信物,指著湍急的水流為證,約定婚娶的佳期。由于有風流倜儻的大才子的求婚,洛神也有點把持不住了,“竦輕軀以鶴立,若將飛而未翔”,“含辭未吐,氣若幽蘭,華容婀娜,令我忘餐”。僅從那猶疑的神態看,似乎已有幾分答允了。后來,洛神居然“動朱唇以徐言,除交接之大綱,”甚至掩涕流淚,說她“雖潛處與太陰(水中),長寄心于君王”。從曹植的描寫來看,洛神美若天仙,風情萬種,見到風流韻士或君王,就產生愛慕不已的情愫。實際上,是受浪蕩才子宋玉的影響,是文人的想象之辭罷了。看來,洛水女神的形象也被玷污了。
4、護航女神媽祖、林默、天后的形象
媽祖原名叫林默,據官方族譜考證,她是福建晉代晉安郡王林祿的二十二世孫女,五代時閩統軍兵馬使林愿第六女。尤其是林默死后,宋朝封了14次,先封夫人,后封妃子;元朝封了5次,升格微微天妃;明朝封了2次,一次天妃,一次圣妃;清朝封了15次,又升格為什么天后、圣母。可見,這些說法都帶有明顯的官家意志,實際上,我們從媽祖的生平事跡和活動范圍看,媽祖可能是唐宋時期疍民,她生于湄洲,長于湄洲,而湄洲恰恰是疍民最集中的地方。媽祖整天與漁民為伍,她所救助的也多為漁民或航海者。倘使是官宦人家的大家閨秀,怎么可能天天跑去湄州島,整天與漁民為伍呢?無災無難,身體健康,也沒聽說有什么大的缺陷,二十八歲,尚未婚嫁,父母也不以為意;倘若是官宦人家的大家小姐,還不早被那些攀龍附鳳之徒娶走!再從媽祖著裝來看她的身份,媽祖喜歡把頭發盤在頭頂上,構成一個特殊發髻;直至今日,湄州島的漁民女子還喜歡著媽祖裝,甚至一些導游也穿著媽祖裝。這種媽祖裝束“男女皆椎”。媽祖裝是媽祖生前最愛穿的服飾。蘭色的上衣代表著大海的顏色;褲子原本是紅色的,由于媽祖常年在海上救助漁民,被海水打濕的褲子遠遠看去象黑色,而上半截沒有被海水打濕的部分還是紅色的,久而久之衍化成了現在樣式;頭上宛如船帆的發髻叫lsquo;媽祖髻rsquo;,髻是帆,銀針是錨,兩邊的發卡是搖櫓的槳,圓形的盤頭是舵,紅頭繩是纜。這分明是漁家才會有的裝束,也正和湄州人傳統的生活習俗相吻合。倘是官宦人家的大家閨秀,怎么如此穿著打扮呢?因此,我們認為,林默娘是民間女子,是民后裔。(未完待續3)(劉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