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今天,下天妃宮已經不復存在,原址是一棟現代化的郵局,而上天妃宮舊址改建為天妃小學校,仍殘存一座石門,當地傳說此處鬧鬼,如黃昏時刻來拍照,可能會攝到幽靈。
使臣固然崇祀媽祖,但仍首重孔子。《中山傳信錄卷第二·天妃宮行香》云:始至館第二日,先詣孔廟行香,次至天妃宮。使臣均依此制而分先后。
(九)全魁、周煌
干隆二十一年,全魁、周煌派赴琉球,周煌著有十六卷《琉球國志略》。
周煌字景垣,號海山,四川涪州人,由于有關琉球之使用權錄甚多,而徐葆光所著《中山傳信錄》又極完整,周煌此書已難超越前賢,乃以志體擬錄,輯考前人著作并參和已見而成書,是為琉球寫國志,并添補新見,如在姑米山新建天妃廟一座。《琉球國志略卷七·祠廟(寺院附)》:天妃廟(一在姑米山,系新建。茲役觸礁,神燈示見,且姑米為全琉門戶,封貢海道往來標準,臣煌謹同臣魁公啟國王代建新宮,崇報靈跡。中山王尚穆,現在員卜地鳩工。臣煌使旋有日,恭制匾、聯各一:匾曰《玉山仙姥》,聯曰《鳳舸燦神光,一片婆心扶泰運;龍津標圣跡,萬年福曜鎮安嘉》。五十二年后,齊鯤使琉,亦記此廟,見后頁。
全、周二人系于干隆二十一年六月初六到怡山院諭祭海神,赴天后宮行香,初十日早潮,出五虎門開洋,十三日見姑米仙,十五日小舟挽至山北下碇,距岸約三、四里許,該處礁石獰猙,鐵沙蕩激,舟未得近。
隨后數日不是無風,就是逆風,船滯留不得前進,二十二日東北風大作,《琉球國志略卷七·天后封號,(天威遠播,神應彌昭,敢瀝微忱,仰祈睿鑒事)奏折》云:適當暴期,波浪兼天,舟身震撼,嘔逆顛仆者無數。臣等屢禱于神,神出 示謂寧泊此,毋舍去也。于是肅將簡命,虔告天妃:神若默佑生靈,當為神乞加封存號;并請于冊封之年,明頒諭祭。奈臣等忠信未孚,延至二十四日夜臺颶大作,索十余,一時皆斷,舟走觸礁,龍骨中折,底穿入水,時既昏黑,兼值雷雨,距岸約六、七百步許,自分此時百不一生。呼呈之頃,忽神火見于桅頂,又海面燈光浮來,若煙霧籠罩狀。舉舟之人,皆所共同,乃胥呼曰:天妃救至矣,須臾,舟稍向岸,賴一礁石透入舟腹,得不沉溺、復不漂流;以故解放本舟小船,次第救免。七月初八日方駛抵那霸港,在海上航行二十三日。
由于原船受損頗重,乃在琉球更造新船,配用原船桅、柁,于次年正月二十八日登舟回國,二月初五夜,過溝,循例祭海,十三日進五虎門,至怡山院,行諭祭海神禮。(本 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