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葆光《中山傳信錄卷第五·學記》久米村孔子廟:圣廟,在久米村泉崎橋北門,南向,進大門,庭方廣十余畝,上設拜臺。正堂三間,夫子像前又設木主,四配各手一經,正中梁上,亦摹御書《萬世師表》四大字榜書,前使汪、林各有記書木牌上,立左右。康熙十三年立廟,尚未有學。康熙五十六年,紫金大夫程順則因學宮未備,取汪、林二公廟記之意,啟請建(明倫堂),又于堂中近北壁分小三間,奉祀啟圣并四配神主。五十七年秋七月起工,冬十月告成。久米村至今仍有孔子廟。
《中山傳信錄卷第二·天妃宮行香》對琉球天妃宮事描述甚詳,當他們抵達琉球后,(涓吉鼓樂、儀從奉迎船上天妃及絮公諸海神之位供于上天妃宮內,朔、望日行香。)此敘合理,因冊使出海時奉迎媽祖及諸海神像登舟,駛至琉球,人均登岸,豈能舍神于舟,然以往使錄并未言及,可見徐葆光之細心。
《天妃宮行香》載琉球天妃宮有二:一在那霸,稱下天妃宮,一在久米村,稱上天妃宮,琉球王并設學于上天妃宮,以教七歲以上之初學者。
久米村原稱唐營或詔榮,系洪武時遷閩人三十六姓初抵琉球時所居處。下天妃宮在天使館(即冊封使所住地)之東,門南向,入門甬道至神堂約三十步。堂內有崇禎六年杜三策、楊掄所提《慈航普度》匾,順治六年招撫司謝必振《普濟萬靈》匾。謝曾任張學禮的通官。康熙二年張學禮、王垓《普濟群生》匾,大門上書《靈應普濟神祠》,是萬歷三十四年夏子陽、王士禎所立,兩旁皆民房,國中案牘多儲于此。
久米村之上天妃宮,夏給諫子陽權錄云:此為嘉靖中冊使郭給事汝霖所建,他無碑記可證。宮在曲巷中,門南向,神堂東向,進門,上甬道,正中為天妃神堂,右一楹為關帝神堂,左為僧 ,大門左有神堂,供龍神。天妃堂內,有杜三策、楊掄立《德配玄穹》匾,張學禮、王垓立《生天福靈》匾及汪楫立《朝宗永賴》匾,副使林麟昌
另有二十三字長聯,后稱《裔侄孫麟昌敬題》。天妃為莆田林氏,閩中林姓多作此稱。梁上有《靈應普濟神祠》之額,乃夏子陽、王士禎所立。(本 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