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封舟》卷,徐葆光詳細描述海船各處設備,并寫道:船尾虛梢為將臺,立旗纛,設藤牌、弓箭,兵役、吹手居其上。將臺下為神堂,供天妃諸水神。并附《封舟圖》,詳細描述其部位,這是以往所未有者。
他二人于五月二十日未初起,后先至怡山院,諭祭海神,二十二日乘潮出五虎門放洋赴琉球。二十九日,日出,見東北小山六點。陪臣云:此非姑米,乃葉壁山也。在國西北。始司用卯針太多,船東北下,若非西北風,不能提舟上行至那霸收港也。日中,禱于神,忽轉(zhuǎn)坤申庚風;一時,又轉(zhuǎn)子癸。陪臣大喜,乃回針東南行,指一小山云:此名讀 山,由此迤轉(zhuǎn),即入港。日入,轉(zhuǎn)丑艮風,大熾,用丙已針,又用丙午單卯針。先是,四、五日前未見山,舟浮不動;水艙將竭,眾頗惑。禱于神,示曰:二十八日見山,初一日到港。至是六月朔,日未出,遂入港;行海中七晝、八夜云。歸程是翌年二月十六日已刻,封舟自琉球那霸開洋,十七日,日出,龍二見于船左右,水沸立二、三丈,蕭崇業(yè)、張學禮亦見此象,但徐葆光未提(免朝牌)之事。二十日,(海水見綠,夜過溝,祭海神)。汪楫是在去程過溝祭海神,海、徐二人則在歸程時致海。三十日,東北風,乘潮進五虎門。日中,至怡山院,諭祭于海神。行海中計十四晝夜。
此行可說是自陳侃以來冊封最順遂的一次。徐葆光在《中山傳信錄卷第一歷次封舟渡海日期》說明順遂原因:封舟以夏至后乘西南風往琉球,以冬至后乘東北風回福州,此言其概也。南風和暖,北風凜冽;故歸程尤難,非但內(nèi)外水勢有順逆也。嘉、萬封舟回閩,率先冬至在九、十月中,朔風猶未勁,歸帆最宜。十一月、十二月冬至前后,則風勢日勁,浪必從頭上過矣。若正月,則風颶最多,且應期不爽,萬無行舟之理。二月中,則多霧,龍出海矣,然春風和暖,茲役親驗之,浪無從船上過者,殆遠勝于冬至前后也。海船老伙長言:十月二十日后,東風送順為吉。葆光在琉球,無日不占風所向。歷考數(shù)月內(nèi),風自東南來不間斷者,惟十月二十日后、十一月初五日前半月中為然。因考陳侃以來,惟蕭崇業(yè)之歸閩較為安吉,其出海日期乃十月二十四日為不誣也。考以前各使遭遇,去程多順利,歸程則頻遇險,徐葆光所說甚是,也可見其觀察事理之用心。(本 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