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杰地靈/趙樸初題詞
東埔寶山宮坐落在忠門半島之南的東埔鎮東埔村境內。廟宇以石構為主,分為前后兩殿,中有大庭院及戲臺,構成一個龐大的建筑群落。
寶山宮始建于明代洪武二十一年(1388),大概與周圍村莊誕生時間相差無幾,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倭寇犯境,廟宇毀廢。迨天啟四年(1624),村莊人煙恢復,寶山宮東山再起。清初截界,宮廟廢除,直至復界,鄉人再度重修,寶山宮香火再旺,民國二十三年(1934)善男信女集資捐助,再次進行重修。20世紀50年代,一度改為學校,2006年,寶山宮重新修建,精工細作,建成沿海罕見的,以石雕精琢細磨而聞名遐邇。
“坐鎮梅坡三春景,面向湄灣一色天”。寶山宮主奉祀媽祖,東埔原名“梅坡”,亦稱“東坡”。原來是忠門一個村,現在是北岸管委會的一個鎮。滄海桑田,歲月如歌,寶山宮竟成為東埔村的歷史見證,村人因有了寶山宮而倍加驕傲與自豪,廟宇的興衰史與時代相合拍,現在或將來都可成為東埔村人的精神家園。正如宮殿里的楹聯所示:“天開宇宙乾坤奠位寶山自然景色,地辟山河清濁分明宮闕永遠光輝。”
寶山宮的石雕工藝相當精巧,無論是儀門邊的大石獅、門頂或者是走廊間的龍柱、石鼓、橫梁豎柱,都鐫刻著各種各樣圖案,精雕細琢,精巧玲瓏,雕刻出來的物象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博檗上的主體透明雕鑿出“三國演義”、“水滸傳”、“西廂記”或戚繼光、岳飛等民族英雄故事圖案。徜徉在這精美的石雕世界里,仿佛使人走進一座藝術謎宮。宮殿內又是石雕精品,門、窗、柱、棟、梁、斗、拱等皆為石構,皆以精工雕琢,且都為花崗巖石質,并涂上五彩油漆,整座宮殿富麗堂皇,雍容華貴、金碧輝煌,熠熠生輝,電光照亮,更顯華麗無比,簡直是天庭或龍宮一樣的裝飾。
神龕上奉祀天上圣母和注生大帝、司馬圣王等神明,中案上香火蒸騰。頂端懸掛著碩大的匾額,“圣德同天”、“光被四表”hellip;hellip;,石圓柱間刻有楹聯,前抄錄兩幅,“煙云同氣祝圣壽無疆萬年永固,雨露共源慶諸神有赫千載流香”、“神靈矣祥云僚繞神光普照,圣顯哉瑞氣聚萃瑞降群英”。道出眾信徒的祈盼與心愿。宮殿兩邊墻壁上,以影雕工藝手法,塑出60幅《媽祖志》圖案,生動地表現出媽祖傳奇生平事跡。寶山宮的精致建筑,與其說是一座神圣的朝拜殿堂,不如說是一座民間美術工藝博物館,堪稱能工巧匠的藝術杰作之典型代表。
寶山宮的右側是剛剛修建的萬安祗和寶林府。這樣,構成一處集多神神祗為一體的綜合性宗教活動場所。(郭大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