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我市著名媽祖研究專家劉福鑄先生的《一個新發現的明代媽祖封號》值得一讀,該文以張富春教授新近發現的明人管紹寧著的《賜誠堂文集》中的《加封水神疏》篇,考證出明代在加封媽祖為“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弘仁普濟天妃”后,對媽祖又加封:“安定慈惠”四字。從而理清了明代皇帝加封媽祖為“碧霞元君”系好事道士杜撰。媽祖封號的新發現,將推動我國學術界對媽祖文化史、信仰史的深入研究。
圖為管紹寧《賜誠堂文集》
據媽祖錄書及其他史籍記載,自宋代迄清代,歷代皇帝給予媽祖褒封賜號共有36次,其中明代最少,只有3次,即洪武五年(1372年)封“昭孝純正孚濟感應圣妃”,永樂七年(1409年)封“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弘仁普濟天妃”以及崇禎朝莊烈帝封“天仙圣母青賢普化碧霞元君”和“ 青賢普化慈應碧霞元君”。但就是這三次,亦未得學術界的普遍認可。如洪武的媽祖封號未見于朝廷的檔案記載,民間的記載又互有歧說,使人懷疑其真實性;莊烈帝的“碧霞元君”之封,學術界普遍認為是清代道士所捏造,乃是把北方的泰山娘娘之“碧霞元君”封號附會于天妃的產物。因此,見于《明史》、《太宗實錄》等官書記載的永樂七年封號就成為明代唯一沒有爭議的媽祖封號。近來山東大學歷史學博士后、河南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張富春先生從明人文集中發現了一篇新史料,其中記載有南明弘光帝于崇禎十七年(1644年)的媽祖“安定慈惠”封號,這篇史料使明代媽祖又增加了一個可靠的封號,而且可幫助廓清一些歷史事實。現把張富春先生的新發現轉介于下并略作詮釋。
新發現的媽祖封號史料見于明人管紹寧的《賜誠堂文集》,該書卷五收錄有《加封水神疏》一文。略云:
題為遵旨加封水神事。祠祭清吏司案呈:奉本部送、(崇禎十七年)八月二十五日文書房接出,上傳著禮部將一路大小河神俱加字號,該部議來,欽此!
欽遵接出到部,送司案呈到部。該臣等看得:圣母南臨,百神呵護,鼓楫則陽侯息浪,揚帆則川后效靈。自中州以抵都門,波平風靜,鸞舟不驚。圣母無疆之禧,皇上格天之孝,已于此乎征之。然陰佑默相者,諸神之職,而旌德報功者,皇上之仁。謹將一路大小河神各擬封號上請。計開:原敕封黃河福主金龍四大王,今加封黃河福主靈通康祐金龍四大王。原敕封蕭公順天王,今加封嘉祐蕭公順天王。原敕封洞庭君主,今加封禧祐洞庭君主。原敕封宗三靜江王,今加封惠祐宗三靜江王。原敕封紫靈臺上楊四將軍,今加封護國庇民楊四將軍。
原敕封晏公平浪侯,今加封英顯晏公平浪侯。原敕封護國開河顯應有感白鱔大王,今加封護國開河顯應有感靈昭白鱔大王。黃大王,今封通元顯濟大王。hellip;hellip;
原敕封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宏仁普濟天妃,今加封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宏仁普濟安定慈惠天妃。
已上俱中州至南京一路大小河神,謹遵上傳,擬進封號。伏候敕旨施行。于崇禎十七年十一月初八日奉圣旨,水神俱依擬,速頒行。 (未完待續1)(劉福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