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崇業在《使琉球錄·敬神》篇說:矧天妃,故海神之正,又載在祀血者;其靈應,豈不尤為赫耶。古靡得而考已,余聞之后說,云渡海者無論天子使臣,即通洋貿易之夫,有叩必應,捷于影響,誠所謂體物而不遺者也,其為德不亦甚盛矣乎。媽祖普渡眾生,不分賢遇貴賤,體物而不遺,人們崇功報德,也是必然。
《使琉球錄·造舟》篇載舟后故作黃屋二層,中安詔敕,上設香火,奉海神天妃尊之,敘明供奉天妃之神堂,位于封舟后端,到清朝徐葆光出使琉球時,其位置大致未變(見附圖一,徐葆光封舟圖)。
蕭崇業、謝杰等歸國后亦重修廣石廟,有《碑記》云:廟貌往往視使臣以為舉壞,似乎地方官并不管理這座媽祖廟,有賴冊封使來維護,但冊封琉球往往事隔數十年,該廟乏人整修,又在??谔?,自易破損。
(五)夏子陽、王士禎
萬歷三十四年五月,夏子陽、王士禎依例至廣石廟祭天妃后,于二十四日黎明自梅花所開洋前往琉球,歸國后撰《使琉球錄》,內分上下二卷,有卷首、琉球過海圖、題奏、使事紀、禮儀、造舟、用人、敬神、群書質異、附舊使錄、夷語(附)、夷字(附)等篇,較前二《使錄》完整。
他們去程順利,僅航行七日,六月初一到達那霸港,但歸途海程甚不安寧。 (本 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