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乍起憶斯人
——懷我國著名媽祖研究學者蔣維錟
□黃國華
蔣維錟先生在湄洲島(左一)
一位莆田史學的前輩,七十六歲的老人,帶著他的智慧,走進烈火,在火中鳳凰涅槃。
我與蔣維錟先生相識,可謂是神交在前、謀面在后。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我在報刊、書刊經常讀到蔣先生的文史考證文章。他的文章我都細心剪報收藏。但一直沒有機會謀面。記得一九九六年仲夏之間,省政協文史工作座談會在福州梅峰賓館召開,莆田代表有蔣先生、朱合浦,還有仙游老同志(名字我忘記)以及我。這才得以認識蔣先生。在會議期間,他處處受人尊敬,并與人交換文史書籍。我印象頗深的是他介紹了認識朱熹故鄉的建陽有位名叫劉健、劉先生簽名贈送一本大作《大潭書》給我。在座談會上,他的發言極為精煉,沒有多余的話,分析歷史有關事件,擘肌分理,有很深的見解,使人受益匪淺。他有一句話至今回響在我的腦際:“做文史工作,不要挾帶私人感情,不寫形容詞,要以歷史事實為依據、做到惜墨如金。”的確,蔣先生的這句話是其知灼見。他的學術態度是嚴謹的。這是我初次對他的印象!
第二次與蔣先生交往,可謂既友好又尷尬,卻不失師生之情。那是2002年1月間,市委、市政府決定出版《莆田文化叢書》、《叢書》分為十冊,其中第八冊為《媽祖文化》,主要介紹媽祖源流與媽祖文化的形成、傳播、作用等情況。這個編撰任務非蔣先生莫屬。奇怪的是,蔣先生已經將《媽祖文化》目錄擬出來,來了一百八十度轉彎,他上書《叢書》編委會領導,他信中有寫道:“該書(指《媽祖文化》)擬寫的第一篇由人到神最為難寫,其中之第一目lsquo;撲朔迷離的身世rsquo;與第二目lsquo;信眾心造的圣女rsquo;,涉及媽祖出生何處與是神或人的學術研究上之不同觀點,媽祖究竟出生于湄洲島,還是出生于忠門港里?究竟是實實在在的人還是被神化的傳奇人物?”他在信中表示本身作為學者,只能堅持己見,無法隨意改變學術觀點。并上書編委會領導希望“領導和行家審閱,如我的觀點不行,請予解脫,以免誤事(原話)。”后來《叢書》編委會領導動員我著手編撰《媽祖文化》,我有點兒初生牛犢兒不怕虎之態,另擬目錄,將媽祖出生地及身世改為媽祖“生平、身世的文獻記載”,采取二種之說,最后結論是:“港里村和湄洲嶼一水相隔,近在咫尺,從某種意義上說,兩處同系一地,lsquo;本是同根生,何必爭名分rsquo;。”我在編寫過程中,曾多次登門拜教并借閱資料,先生都是慨然應允。但他對媽祖某些觀點,還是堅持一家之言。后來在審稿會上,蔣先生對《叢書》第一冊《文化概讀》進行點評,語言嚴厲,觀點尖銳,點評時間長達一個小時,致使該編撰者有點招架不住。但對拙作《媽祖文化》點評,而一字不談,使我失去一次教悔,甚為遺憾。的確,對媽祖的出生地,身世說的爭議,客觀上推動了媽祖信仰的傳播和發展。但若要下結論,肯定地說存在著史料難以彌補的不足。實際上,作為對神祗世俗本源的探究,除了現時的功利性或實用性的作用外,其他方面是沒有多大意義的。因為,真正的唯物主義或者說科學的觀點就從根本否定了這種說法的可能性。人就是人,神就是神,人神不可能混雜在一起,而現在我們所說的媽祖,已經是人神的混合體,這是人為的,是造神運動的結果。這是中國老百姓在思想意識上的認同,具有深厚的情感因素。我們不愿去打破這個格局與傳統習慣,蔣先生深知這一點,為此他毅然推掉撰寫《媽祖文化》這項任務。總之,蔣先生對學術觀點堅持謹慎,具有獨立思考,不是人云亦云,也不是隨波逐流的。這一學術的人格值得后學們的崇敬,他有先覺的學術良知!
蔣先生一生最大學術貢獻在于媽祖學研究,他學貫古今,文史兼通。他一生潛心學問,不求顯達,深為國內外媽祖學研究者的敬重。他留下著作有:一九八七年的《湄洲媽祖》,這是紀念媽祖逝世(他不說升化)一千周年而作。1990年4月出版《媽祖文獻資料》,這都是蔣先生歷年不斷搜集歷代有關媽祖的文獻資料,進行考訂、整理而編成,當時在海內外影響很大,是我國第一部研究媽祖的入門工具書。2003年與他人合編《清代媽祖檔案史料匯編》,收編清代康熙二十三年(1684)至光緒三十三年(1907)共二百余年中有關媽祖的檔案史料146件,其工程十分艱巨的。2005年8月,蔣先生與鄭麗航女士主編《媽祖研究目錄索引》,該書分為上下卷,其上卷為歷史文獻目錄,下卷為現代論著資料,全書共計4080條,近幾年來,隨著媽祖文化的社會影響愈益擴大。研究媽祖文化專家日益增多。蔣先生花了大量心血,可以說是畢生的心血。著手主編《媽祖文獻史料匯編》,他采取比類為卷,分期分批輯纂出版,在他生前已出版《媽祖文獻史料匯編》的檔案卷、碑記卷、散文卷、詩詞卷。共匯編了1400多篇的原始資料。該巨著的出版,對發掘整理媽祖文化史料、科學揭示媽祖精神,促進媽祖海內外學術交流、進一步弘揚中華文化優良傳統,促進和諧社會具有重要意義,特別在海峽兩岸文化交流方面將產生深遠的影響。蔣先生對媽祖文化的開拓性工作,功不可泯滅!
蔣先生最后一部著作是《媽祖研究文集》(2006年6月出版),其中有句話:“大家知道,媽祖是一位沒有出嫁的漁家姑娘。可是長期以來,媽祖的形象被統治階級篡改,把她裝扮成一位盛裝艷服的貴夫人,這對媽祖來說,應當說是一場悲劇,而不是喜劇。hellip;hellip;媽祖是屬于人民的,也屬于大海的,她是大海的女兒。”這是蔣先生對媽祖研究二十多年留給后世的一個絕響,是扣人心扉的絕響。我相信,他留下那么多學術著作,后輩們去研究,去探討,去提高,他身后永遠不寂寞。在蔣先生的追悼會上,我敬獻上:“莆史名家,蔣公直聲名天下;媽祖顯學,先哲佳作顯千秋。”以寄托我對蔣先生的哀思。
注:蔣維錟(1932-2009),莆田人,是我國著名媽祖文化研究專家及黨史研究專家、地方文史專家、作家。莆田市政協二屆至五屆委員兼文史委副主任、中華媽祖文化交流協會副秘書長。蔣先生于2009年8月20日子夜前仙逝。余作此文以寄哀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