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的媽祖文化,其最初的萌芽,起源于美麗優雅的媽祖神話。
什么是神話?根據馬克思的科學概括,神話是“在人民幻想中,經過不自覺的藝術方式,所加工過的自然界和社會形態。”也可以引伸地說,神話是幻想出來的,一種具有藝術意味的解釋和描述的集體口頭創作。
媽祖神話是一種關于海神的神話。
海神神話是怎樣產生的呢?在古代,由于生產力的低下,限制了人們的知識水平,他們在同大海作斗爭的過程中,不可能了解并掌握大海的規律。在浩瀚的大海面前,人們時常顯得無能為力。因此,就自然而然地把大海的各種變化的動力都歸于一種神靈的意志和權力。生活在海邊的人們認為,海洋的那些變化莫測的現象,是有一個海神在指揮著、控制著。于是,在漁民的心目中,大海的力量就被想像成一種形象化、人格化的力量了。隨后,他們又在同海洋進行斗爭的勞動過程中,依照自己所樂意接受的各種方式,創造了許多關于海神的故事,并津津樂道,代代相傳。
有關媽祖的種種傳說、解釋或者描述,雖不免有些夸張,但決不是純意識和心理的活動,而是客觀現實和生活斗爭的反映。比如媽祖平息風浪的傳說,就明顯地反映了漁民在捕魚中同大海作斗爭的堅決意志。他們根據自己的航海經驗,堅信人類的力量可以征服大海。
媽祖,在人們的想象之中,是可以飛的。這一類的想象,顯然也是生活斗爭的反映。因為,漁民們曾經看見水鳥捕魚,心里就不禁產生羨慕之心。可是,他們就十分樂意地想象,海神也可以在天上自由飛翔。在生產中減少困難,減輕勞動強度,是勞動人民的樸素愿望和美好追求,所以媽祖升天的想象是極其自然的。想象是人類文明進步的一大推動力。為了突破種種限制,提高勞動效率,增加勞動產量,古代的漁民,從心底里希望自己可以像水鳥一樣,靈活、輕便、自在、瀟灑。既然自己不能飛,那就想象海神可以飛。正如古代人的愛情受到極大的限制,于是就有了梁祝化蝶,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想象。從這個意義上說,海神的神話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它反映了漁民們的理想和希望。
古代,生活在海邊的勞動人民,面對著洶涌無垠的海洋,有時不免會驚恐、贊嘆。當自己在生產勞動遇到失敗時,又不免懊惱、懷疑,甚至感到自己渺小和軟弱無力。為了減輕自己的憂慮,他們就企圖尋找一些捷徑,把征服大海的愿望寄托在某種神靈的身上。于是,他們在創造媽祖的同時,也創造了許多有關媽祖的神話。這本是自己的經驗、體驗和想象化作為一種形象,同樣屬于一種文化,是有一定審美價值的。古代的女媧、精衛、刑天、愚公的神話也是這樣。
可以這么說,媽祖神話對大海采取積極態度,敢于同神威莫測的大海挑戰,富有革命性,富有樂觀主義精神。
媽祖神話,究其實是勞動人民的浪漫主義的一種文化創作。它的基礎是現實生活,表現形式又是浪漫多彩的。媽祖神話的浪漫主義精神,那種新奇奔放的想象,為今天的弘揚媽祖文化,提供了豐富的文化素材。 (游荔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