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潮宮坐落在仙游縣度尾鎮(zhèn)礪山村境內,廟宇坐北朝南,后枕東山,前仰礪山,地理位置特殊。南潮宮始建于明代,清康熙年間重修,乾隆時期再進行一番完善。是當?shù)匾蛔^為古老,香火旺盛,且影響廣泛的古廟宇。
南潮宮奉祀媽祖及陳靖姑、李媽神像,還供奉楊公太師及田公元帥。四、五百年來香火不絕,每逢神祗誕辰或忌日,這里人山人海,熱鬧非凡。宮殿有兩對楹聯(lián)清楚地描繪當?shù)氐臍v史人文、地理方位,聯(lián)曰:“廟對礪山觀虎變,靈昭潮水慶龍興”,“神鎮(zhèn)潮川昭日月,龍興汾水會風云。”不難猜測,廟宇背后的山巒乃為“龍穴”,前面山岳是“虎穴”,龍虎夾著潮川,龍騰虎躍,使郭氏村落子孫繁盛,安居樂業(yè),委實是一處難得的風水寶地。
南潮宮亦稱媽祖宮。這里的建筑物大都保留原狀,極為靈巧精致。前殿走廊的一對龍柱,采用綠豆青巖石,精雕細琢,巨龍張牙舞爪,騰云駕霧,翱翔蒼穹,栩栩如生,觀后讓人心生敬畏之情。那威武雄強的龍的風姿,如同皇宮或天庭玉闕;壁柱的石雕,鏤刻著姿態(tài)各異的人像,有仙人、神女、老翁、孩童hellip;hellip;豐富多彩,殿中的石柱,有方型的、有圓型的,簡直是雕刻工藝大觀園,彌足珍貴。既有鳥類、花卉、山水、人物,又有巨龍、巨獅、鳳凰,每每總以詩一般的巧妙組合,抑或是古典故事的拼湊。例如八仙過海、二十四孝、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等等,惟妙惟肖,十分逼真,令人流連忘返。1980年被列入仙游縣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7月南潮宮被選推赴臺媽祖文物展覽,榮獲省文化廳、省考古博物館學會匾額。宮內的一通古匾額“配地無疆”,那巨字榜書,燙金抹銀,乃為清乾隆己酉年邑人學者郭瑞俊所題,無疑是一項重要的文物。
廟宇前面有一棵大榕樹,如同一把碩大的雨傘,遮天蔽日,成為一道亮麗的風線,點綴在宇宙間。據(jù)說大榕樹有600年的歷史。廟宇背后大約50米處,有一塊丈把高方形石柱,正面上端刻著太陽形狀,背后鏤有八卦圖案。這純屬古代圖騰或象征意義的原物構設,究竟其內涵意蘊,斷不可任意猜測,個中必有其奧秘。
滄海桑田,斗轉星移,上世紀50年代,南潮宮被改為礪山小學;80年代中期,恢復宮廟香火,并擴建兩邊護厝。幾年后再在右側建造觀音廟,亦開辟老年活動中心。宮廟前面的大平埕,建有健身活動場,真正成為村民群眾的精神家園、老幼活動天地。 (郭大衛(w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