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莆田市秀嶼區醴泉半島(東莊鎮)西南端,有一個行政村叫莆頭村。莆頭村有一個媽祖宮,叫興賢宮。
興賢宮創建年代不詳,聽莆頭村的老年人說,興賢宮于1949年秋重修,1881年重建,1983年擴建前殿,現為全石結構,單廳二進。廳內左右墻上,人物、山水、花卉壁畫十分精巧別致。廟宇坐北朝南,瀕臨湄洲灣莆頭前海灘,與泉州市泉港區肖厝港隔海相望,與福建煉油廠的碼頭近在咫尺。在莆頭前海灘的岸邊,有一對石獅守護著興賢宮。宮前有一楹聯“門對惠山山比德德延萬載,宮臨莆海海為懷懷系斯民”,道出了這里的獨特景觀。
莆頭村婦女從事農耕,男人從事航運或捕魚。他們家家戶戶都崇尚媽祖,每逢農歷三月廿二至廿四日連演3天莆仙戲。過年過節,家庭主婦都穿著大紅衣裳,挑著祭品到媽祖宮朝拜,祈求平安。
為什么莆頭媽祖宮叫興賢宮呢?原來興賢宮供奉媽祖塑像,其左側還奉祀著一尊“陳坑圣侯”坐像,這里有一段傳奇故事。
戚繼光是明代抗倭民族英雄。戚繼光率軍二度援助興化,結束興化倭禍,興化人民萬分感激。嘉靖四十二年十月,戚繼光升任總兵,鎮守福建及浙江金華、溫州兩府。不久,又兼領廣東惠州、潮州二府。戚家軍在黃石鎮林墩、莆田府城、平海、仙游等反擊倭寇戰役勝利后,又委派他的義弟陳坑將軍追殲欲流竄惠安、晉江等地的倭寇。陳坑率兵從黃石出發,直追倭寇到醴泉半島。為了爭取時間,隊伍不顧疲勞、饑餓,在營邊村匆匆吃午飯,立即趕到莆頭村海灘沿岸。倭寇在莆頭洗劫民財、拆毀民房,用門板和屋梁連成船只,渡海逃生。陳坑將軍看到村民受盡蹂躪,義憤填膺,縱身跳進海里hellip;hellip;眾鄉親跪在岸邊,慟哭不已。
七天過后,陳坑將軍的尸骸浮在海面,然又七天后,其遺體散發出香氣。村民們把這位為國獻身的大將軍安葬在村前“雷打石”的巨巖下。
莆頭村民為感懷這位民族英雄,就在興賢宮奉媽祖塑像左側,立一尊“陳坑圣侯”像,400百多年來,每年在陳坑將軍七月十三日誕辰日,在墓前舉行祭祀、掃墓儀式,緬懷這位抗倭英雄。 (游炳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