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揭陽石碼頭后宮
(二)媽祖信仰內容的特點:
海陸豐地區的媽祖信仰,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已經形成了一些獨特的內容。即媽祖信眾在這種文化熏陶下,繼承媽祖精神中最優良的品質,并將這種品質發揚光大,成為每一個信眾的行為準則,這是民間文化特有的功能。
第一: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不屈精神。
海陸豐地區的信眾過去一直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物質、技術手段落后,文化不發達,并且長期出入風急浪惡的大海,人身生命沒有保障,過著“今日我食魚,明日魚食我”的悲慘生活。但是信眾們沒有畏懼,沒有被困難嚇倒,“是媽祖形象表現出一種對自然的積極征服的愿望、智慧和力量,它喚起人們與自然抗爭,改變命運的積極情操。”在與大自然的搏斗中,勇敢地生活了下去。
第二:尊老愛幼,多行善事
媽祖文化的許多內容,其實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傳統文化是相一致的,只不過更加具體而已。行善積德是傳統文化的基本要求,更是海陸豐地區信眾的價值標準,它已經成為人們日常行為的最高要求。“它符合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是社會各種力量凝聚力的重要體現。”“能起到其他說教無法達到的教化作用。”
第三:安寧、祥和是海陸豐地區媽祖信仰的中心內容
媽祖在海陸豐地區信眾的心目中是平安、吉祥的代名詞,人們祈求穩定、平和,并把它作為生活中的重要內容。“汕尾人民,素來崇尚禮教,重視節操,居民淳厚,清雅文靜;漁民早出晚歸,勤而忘返;故民俗純良,少有為非作歹之徒,但亦因習尚關系,逐漸養成保守和強悍好勝的性格。”現實生活中,海陸豐地區的媽祖信眾每當遇到重大突發事件,廣大信眾就馬上祈求媽祖的保護,而且崇信程度有進一步加深的趨附勢。2003年2月廣東省爆發“SARS”(醫學上稱為“非典型肺炎)疫情,該疾病傳染性極強,最初的患者死亡率極高。但是由于汕尾地區各級政府及時采取各種措施,有效防止了“SARS”疫情的進入,汕尾地區百姓無一人被傳染。廣大信眾一致認為這是媽祖顯靈,保佑了汕尾人民。另外一件事更能說明信眾的這種心理。每年夏秋之季,沿海地區都會受到數次臺風的侵擾,自1994年12月汕尾鳳山媽祖石像建成以來,每次中央電視臺在天氣預報中預報某次臺風的中心將在汕尾市,而當臺風真正來臨的時候,臺風中心往往偏移,或東或西,10年中臺風沒有正面襲擊過汕尾,廣大信眾將此偶然現象歸結為是媽祖對汕尾人民的特殊庇護,更多群眾也認同了這種觀點。
(三)媽祖廟會活動的獨特內容
自媽祖信仰傳到海陸豐地區后,媽祖廟會活動也隨之開展起來。
“海逢三月二十三日為媽祖誕辰日,組織大規模慶祝活動:家家戶戶制做貢品到媽祖宮膜拜,組織廟會演大戲,抬著媽祖偶像游街,還規定十年為周期大慶。”為活躍廟會活動氣氛,還有搶炮頭的習俗,就是有人在高臺點燃大鞭炮,臺下人們爭先恐后地搶拾,拾到炮頭的為最尊,全家慶幸。搶拾炮頭可以說是廟會活動的高源,現在則發展成為搶拾到后為廟臺捐獻善款,搶拾到炮頭者要按照標數捐款,一般人是不會欠款的,因為人們通常認為:凡人的錢可以欠,神的錢是絕對不可以欠的,即便是一些家庭經濟困難的人,也會想辦法籌資實現的。
海陸豐地區的媽祖廟會活動中,極其重要的內容是廟會或個人組織唱戲,且主要是唱正字戲、西秦戲、白字戲,而這三種戲是全國獨有的海陸豐地方方言戲種。“屬海陸豐戲演出活動的(著名)古戲臺(明、清古建筑)有:汕尾的鳳山媽廟、新宮媽廟、馬宮的媽祖廟、長沙的媽祖廟、后門的媽祖廟、陸豐大媽宮、鯉魚潭媽祖廟、烏坎的天后圣母宮、甲子的媽祖廟、大安的媽祖廟、博美的天后圣母宮、湖東的媽祖廟hellip;hellip;在這長僅百余華里的沿海地帶,形成了唯演海陸豐戲的古戲臺群,為全國所少見。”廟會活動期間,演出的各種劇目,其主要內容是借古喻今,除去某些封建迷信色彩,大多數是奉勸人們積德向善的,有一定積極作用。最著名的如《狀元與乞丐》。汕尾鳳山祖廟戲臺有這樣的對聯:“誰謂戲者虛?古言貌、古衣冠,即是千秋真史乘;莫道看為益,有賢愚、有勸戒,居然一部好文章。”(未完待續3)(柳青黃 龔亞東 林祖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