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祖,是潮汕地區以及東南沿海地區多人共曉的女神,祀奉這位女神的宮廟,幾乎布遍全世界。其歷史之悠久、香火之旺盛、影響之深廣,歷來有目共睹!
最近,學術界滲入其中并以此為榮,冠以“媽祖文化”之名,作為一門新的課題加以研究,無疑對促進本地區的文化建設和構建和諧社會都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首先,就其直觀效應而言,凡參與媽祖宮(廟)一切活動的善信或一般群眾,對安定本地區的人民生活、維護社會的正常發展,顯然是有利的;第二,從崇拜媽祖的一切善信和群眾的心里實質看,都體現了他們從善向善、關心他人、重視公益的一種精神文明;第三,民間信仰是屬于民俗學的范疇,從學術的角度研究媽祖文化在民間的產生、滲透和發展,是學者的職責,也為學者提供新的研究課題;第四,在未來研究媽祖文化的過程中,可能或許一定會出現橫向的課題。如歷代媽祖宮(廟)一般都建在海(河)邊或碼頭,隨著歲月的流逝、地殼的運動、河床的變化以及城市建設,現存的媽祖宮(廟)有部分已位于城市中心。汕頭媽宮就是如此。這將為歷史學家和地理學家提供了信息;中原文化(含潮汕文化)在元代幾乎毀滅無存,但元朝皇帝卻頻頻為媽祖冊封。這是何因?第五,開展對“媽祖文化”的研究,對“臺灣歷來就是中國的領土”又是一個有力的佐證。
總而言之,開展對媽祖文化的研究,有利于更廣泛、更深層地弘揚媽祖那種舍已救人、為民解難的崇高精神,對當前提倡構建和諧社會,深具一定的積極意義。
這是筆者對宏揚媽祖文化與構建和諧社會的點滴體會。(徐光華)
(徐光華,廣東省揭陽市潮學雜志編輯部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