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上世紀80年代中期,臺灣當局放松政策后,臺灣同胞紛紛回大陸採視,觀光旅游,文化交流及學術探討,進而許多企業家來大陸創辦企業,共同走一條經濟發展之路。期間,數不清的臺灣同胞一批批沖破阻隔回大陸拜謁心中的神祗——媽祖。
一九八七年農歷九月九日,臺灣大甲鎮闌宮媽祖信徒,不畏重重阻礙,繞通日本大阪市,來到莆田湄洲媽祖祖廟參加媽祖誕辰1000年祭慶典,隨后來到賢良港拜謁天后祖祠。這是臺灣同胞首次來祖祠朝拜媽祖。之后,臺胞慷慨解囊,捐資賢良港媽祖祠,先后建起山門,鐘鼓樓及亭閣等。1989年,臺灣新港奉天宮捐款35萬元,建造天后祖祠“迎賓閣”一座。接著,臺灣成果鞋業老板劉文彬先生捐資24萬元,興建祖祠碑坊一座。
1991年臺灣60艘漁船直航湄洲島朝拜媽祖,隨之也來到賢良港天后祖祠進香拜謁媽祖。兩年后臺灣大大國際同濟令(民間組織),率團來到祖祠,捐資10萬元,興建“同濟亭”、“符井軒”。臺胞到賢良港捐資建造的諸多建筑物,成為兩岸媽祖信眾交流的象征。期間,祖祠組織舉辦“閩臺書畫展”之次。其中一次是由莆田縣文化館副館長許慶賢籌備160幅各家書畫作品赴臺展覽。在臺灣引起強烈的轟動。同時,天后祖祠也相應舉辦閩臺媽祖文化筆會,莆臺知名書畫家與大甲鎮瀾宮董事會人士100多人參加。時任中共莆田市委宣傳部副部長許培元和原市文化局局長王武龍主持筆會。此外,天后祖祠董事會先后多次組織人員赴臺,參加閩臺舉行的媽祖文物與史料展。
2001年,臺灣大甲鎮瀾宮、蘇澳南天宮、花蓮市港天宮發起組成臺灣媽祖聯誼會,發動全島媽祖信徒及媽祖宮董事會18家,捐資160萬元人民幣,在賢良港原媽祖故居舊址,復建“媽祖故居”。這18家天后宮與祖祠結成宮廟單位。期間,臺灣大甲鎮瀾宮董事長顏清標率團2000人盛大進香團來莆田朝拜媽祖,并帶來了臺灣較有名望的電視臺8家來現場直播。莆田市區舉行萬人踩街游行活動,歡迎臺胞來大陸進香朝拜媽祖,反響強烈,意義巨大。
2003年,由臺胞和大陸企業家聯合捐資35萬元,在山亭公路旁,建造“媽祖誕生地”碑坊,又成為一個十分顯眼醒目的標志性媽祖建筑物。
2006年9月,由臺灣媽祖聯誼會會長鄭銘坤先生率團組成7000人大型進香團,來到莆田湄洲祖廟、賢良港祖祠及城內文峰宮等,進行為期3天的進香朝拜活動。
總之,20年以來,臺胞來賢良港天后祖祠進香朝拜者達200萬人次。顯而易見,閩臺的媽祖文化交流與來往,已成為牽動兩岸人民心系祖國和平統一精神紐帶,媽祖信仰構成兩岸同胞割不斷、揮不去的思想支柱,事實證明,兩岸人民心連心,根連根。
目前,媽祖城正在緊張地建設當中,許多臺胞準備捐資或認購項目,在媽祖城里建造新世紀媽祖文化形象工程,進一步深化媽祖文化內涵,拓寬媽祖文化外延。(郭大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