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莆田街頭的水果攤上,又多了一樣秋果——柿子。昨日,記者在街邊看到,不少市民正在詢價購買。
而且與前陣的青柿不同,如今筐里賣的大都是完全成熟的橘紅色柿子。挑擔子的黃大爺告訴記者,“這是從自家樹上摘的,才熟沒幾天。”看到生意不錯,黃大爺顯得挺高興,“賣得還行,不到傍晚就能賣完。現在人喜歡吃這種紅柿子,又甜又軟。”前來購買的市民也和記者聊起了他們與柿子的故事。吳小姐說,“我從小就喜歡吃,每年都會買。特別喜歡里面那個滑滑有咬勁的柿子芯。”帶孫女逛街的陳奶奶則感嘆,“以前在老家,我們吃一種又大又硬的柿子,皮都要削的。現在老了牙不好,就吃這軟乎一點的。”
據記者了解,現在本地柿子一般價格在每市斤3元錢左右,外地柿子則在3、5元之間。市民王阿姨告訴記者,柿子買回家有時候還不太熟,吃起來口感比較澀,因此需要催熟,催熟的方法有多種,如將柿子與其他成熟水果放在一起,成熟水果釋放出的乙烯等氣體能促進柿子脫澀。農村一般用石灰水浸泡,這樣獲得的脫澀果品脆一些。
不過柿子雖香甜可口,價格實惠,營養也豐富,愛吃的人不少,但吃柿子也有許多注意事項,否則不但對身體無利,還會帶來傷害。首先,空腹不能吃柿子,因為柿子含有較多的鞣酸及果膠,空腹吃時它們會在胃酸的作用下形成硬塊,可能造成消化道梗阻。其次,柿子性涼,即使口感好也不宜吃得過多。再次,并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吃柿子,比如糖尿病患者就屬于需要忌口人群。最后,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柿子不能與紅薯、高蛋白的魚蝦同吃,因為兩者相聚后可能形成胃結石,引起不良反應。(時報記者 吳芹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