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莆田檢驗檢疫局圍繞“質量提升進企業活動”,積極采取有效措施,主動介入,強化源頭服務,為LNG進口項目建設提供源頭服務保障,確保LNG快速驗放通關。據統計,今年1-8月,莆田口岸進口LNG共19批次、115.1萬噸,同比增長216.7%、211.1%,首次進口量突破百萬噸大關,增長勢頭強勁,在LNG進口數值快速增長的背后,我國第一個LNG冷能綜合利用產業示范園區也在積蓄力量,充分發揮其“橋頭堡”作用,拉動產業鏈發展。
從源頭延伸產業鏈
2007年,中國海油在我市建設我國第一個LNG冷能綜合利用產業示范園區,拉開了LNG冷能利用的序幕。冷能空分項目落地后,促成了鋼鐵冷軋和低溫橡膠粉碎等項目相繼在莆田落戶。作為我國第一個完全由國內企業自主引進、建設和管理的大型液化天然氣項目,中海油福建LNG站線項目自2005年4月正式開工以來,一期工程已完工,莆田、晉江和廈門三個燃氣電廠已陸續投產,一條長達356公里的天然氣主管網,正源源不斷地為福州、莆田、泉州、廈門、漳州5個城市輸送天然氣。莆田接收站新增3號、4號地面全容式混凝土儲罐正在加緊施工。新增儲罐2011年建成投用后,接收站可同時存儲64萬立方米的液化天然氣。
從源頭開發產業鏈
據了解,科學利用-161℃的液態天然氣在大氣壓力下轉變為常溫氣態釋放出的冷能,是做大LNG產業,實現增值提效的有效途徑。目前福建LNG已帶動帶動下游產業鏈項目有:一是我國第一個LNG冷能空分項目,是以空氣為原料,利用LNG冷能和少量電能使之低溫液化,并分離出液氧、液氮等工業氣體產品,是一個節能、環保和資源循環利用的項目;二是國內首個深冷精細膠粉生產項目,是利用LNG冷能低溫源進行橡膠低溫粉碎,生產精細、微細膠粉,以替代進口橡膠原料,符合國家發展循環經濟和建設節約型社會要求;三是鞍鋼冷軋鋼板(莆田)項目是鞍鋼集團在我省投資建設的首個項目,主要采用鞍鋼自主集成具有知識產權和專有技術,建設規模為年產100萬噸的冷軋生產線,產品以家電產品家電板為主,兼顧汽車用冷軋板和鍍鋅板,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
與此同時,天然氣市場領域正加快拓展。省內首座天然氣汽車加氣站正在泉州加緊建設,全省將建147座LNG汽車加氣站。我省還將利用LNG,在全國率先推出船舶“油改氣”。同時研究近萬艘漁船與近海運輸船舶的油改,并積極探索廈門—金門、臺灣—湄洲島等“三通”航線客輪利用LNG燃料的可行性。同時,莆田市又把產業鏈瞄準下游的丁基橡膠項目,爭取項目早日落地。
從源頭服務產業鏈
簡化檢驗檢疫手續,做好LNG快速驗放工作,最大的受益者就是進口企業。莆田檢驗檢疫局先行先試,改革每一項快速通關措施,以此每年給企業帶來很多無形的經濟效益。該局采取措施從源頭抓好服務工作:在檢務大廳設立LNG報檢專用窗口,開辟綠色通道,實行“5+2”、“白+黑”工作制預約制度,優先接單、審單和放行,做到隨到隨報,提供24小時無縫銜接服務;船舶靠泊后,船舶檢疫組第一時間登輪檢疫,數重量鑒定組在接卸管線調試完畢后馬上登輪進行卸貨前數重量鑒定,為LNG接卸節省了寶貴的時間;充分發揮實驗室人才、技術優勢,指導LNG實驗室儀器設備安裝調試、檢測操作和技術驗證工作,協助建立實驗室質量管理制度;注重現場的檢驗檢疫質量把關,專人負責檢疫、取樣、檢驗檢測和鑒定工作,簡化檢驗監管手續,提高通關效率,不斷推進LNG項目建設,延伸產業鏈,增勢強勁,助推冷能綜合利用產業示范園區活力無限。(時報記者 林錦堂 通訊員 胡金城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