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西建設中,莆田市努力發揮“拓展一線骨干作用”。“拓展”,成為莆田市奮力追趕、持續提升、蓬勃崛起的關鍵詞。
拓開港城新天地
鐵軌鋪進莆田火車站,莆田告別“手無寸鐵”歷史。
福廈鐵路鋪軌合龍、LNG接收站加速擴容、“媽祖信俗”入選世遺、莆秀高速公路通車在即、國投石門澳產業園啟建......莆田大地捷報頻傳,振奮人心。
近日,市政府召開的新聞發布會又傳喜訊:前三季度,莆田GDP增幅、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增幅、財政總收入和地方級收入增幅均躍居全省首位;財政總收入和地方級收入分別比全省增幅高7.6和12.8個百分點;全市192個在建重點項目熱潮涌動,完成投資148.68億元,占年度計劃77.2%。
一個個重大項目,回響著莆田市“拓展一線骨干作用”的激越號角;一組組精彩數字,傾注著300多萬莆田人民的發展豪情。
站位海西,拓開發展思路
建市時間短,基礎設施滯后,經濟體量排名較靠后。在加快推進海西建設的新形勢下,莆田如何先行先試,奮發作為,填平低谷,擔當“拓展一線骨干作用”呢?
市委書記楊根生表示:“國務院《意見》的出臺,充分展現了莆田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和更美好的發展前景。我們要站在海西全局來找準自己的定位,超前考慮帶動新一輪發展的規劃,賦予港城崛起更加豐富的內涵。莆田要通過lsquo;以港興市,工業強市rsquo;發展戰略的實施,擴大對外開放,促進產業升級,優化經濟結構,加快產業集聚,提升經濟規模,加快新一輪發展。”
莆田地處海西中部沿海,坐擁湄洲灣、興化灣、平海灣,良好區位、港灣資源、媽祖文化、天下莆商是莆田的優勢所在,為把潛在優勢轉變為發展優勢,市委提出“全面開發湄洲灣,規劃建設興化灣,保護利用平海灣”,促三灣整體推進,聯動發展。
正是努力挖掘這些優勢,并非林區的莆田創造出“無木生材”的奇跡,全國首個海港進口木材檢疫除害處理區落戶秀嶼,經營木材的莆商抱團回歸,占地2萬畝的國家級木材加工貿易示范區正在打造,荒蕪的鹽堿地上崛起了一個木業新城。
工藝美術產業是莆田的傳統產業,為使老產業煥發青春活力,莆田市主動作為,相繼獲得“中國木雕之城”、“中國古典工藝家具之都”、“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特色基地”、“中國銀飾之鄉”等國字號區域性品牌,莆田工藝美術城、秀嶼上塘珠寶城、壩下古典家具專業街等產業平臺不斷拓展;莆田工藝美術產業健步跨越,從零敲碎打的小作坊邁向集約化發展的大市場;今年規模以上企業產值已超50個億,提前15個月實現“十一五”目標。
莆田是中國鞋類出口基地,制鞋業是莆田最大的產業。面對國際市場的不景氣,市委、市政府引導品牌企業華麗轉身,分兵組團主攻國內市場,相繼在沈陽和成都設立了東北和西南市場營銷中心,創建“莆田鞋業品牌專賣區”。今年,莆田鞋業逆勢飛揚,前三季度產值突破了180個億,增幅超過10%,日前開業的莆田鞋服城成為海西首座大型鞋服市場。
高度拓開思路,思路決定出路。市委書記楊根生認為,莆田必須進一步整合港口、區位、媽祖文化等優勢,發揮后發優勢,實現大投入、大開發、大發展、大繁榮,把“拓展一線骨干作用”落到實處。
以路興港,拓大發展空間
從地圖上看,海西20城呈扇狀張開,莆田剛好處于扇把樞紐位置。莆田市決策層意識到,要拓開莆田的發展空間,就要打造樞軸效應,路港聯動,加快建設大港口,拓開對外大門;加緊編織大路網,拓開港口大腹地。
目前,莆田港開發熱潮涌動。湄洲灣深水航道一期工程已經完工,二期工程順利推進。福建LNG10萬噸級碼頭、秀嶼4萬噸級木材專用碼頭已經建成。總投資40個億的東吳港區8個深水碼頭成片開發,其中5個5至15萬噸級碼頭將在2012年與向莆鐵路同步建成。總投資39個億的國投湄洲灣10萬噸級煤炭碼頭配套設施也已開工。總投資15個億的羅嶼25萬噸級散貨碼頭和4萬噸級中轉碼頭,以及秀嶼港區2號、3號碼頭將在年底開工。
莆田過去“手無寸鐵”,是海西鐵路建設的空白點。如今,3條鐵路正以如虹氣勢同時推進。10月18日,在福廈鐵路仙游火車站,兩臺長鋼軌鋪設機順利接軌,福廈鐵路鋪軌全線貫通。眼下,向莆鐵路莆田段在加緊會戰,青云山特長隧道和莆田特大橋建設全面提速,已完成投資13億元。湄洲灣鐵路支線順利推進,2010年4月,港灣站至莆田站將與福廈鐵路同步運營。
在高速公路建設中,總長23.6公里莆秀高速公路建設將在11月底通車。在福—泉—漳高速公路擴建中,莆田市施工管理佳、進度快,迎來了省高指組織的現場會。總投資53.14億元的莆永高速將在11月底開工,長達49.7公里的福廣高速仙游段和長達86.37公里的興尤高速莆田段力爭提前開工,“兩縱兩橫”的高速公路網將從港城拓開。
為呼應港口開發,前不久,莆田又決定投資158億元,打造總長304公里的24條疏港道路。近期投資37.4億元,確保荔港大道、城港大道一期、莆陽路一期、仙港大道等道路在明年元旦和春節分別實現通車。
以路興港,縱橫八方,千帆云集的億噸大港將在海西中部沿海崛起。
依港興市,拓進重大項目
莆田過去因處“前沿陣地”,沒有大項目布點,經濟基礎薄弱成為制約莆田發展的瓶頸。為加快發展,市委、市政府解放思想用好機遇,圍繞項目有效運作,瞄準海內外大客商,加緊策劃生成一批重大臨港項目。市、縣(區)招商小分隊,主動赴京、滬、粵、港、臺、東南亞推介,不僅吸引來一批投資商,許多央企和省屬企業也前來加盟,推動“以港興市、工業強市”進程。
央企中鐵股份先期投資25億元開發媽祖城。中鐵股份是亞洲最大、全球第四的建筑工程承包商。在談到何以傾力投資媽祖城項目時,中鐵股份相關負責人表示,媽祖城項目立足高起點,統籌經濟、社會、文化、自然各類要素,具有很強的投資價值,而且對于搭建海峽兩岸交流平臺,推動我國與東南亞經濟合作具有重要意義。
中海油公司繼投資上百億建設福建LNG接收站和莆田燃氣電廠后,又投資建設LNG冷能空分項目和深冷精細膠粉項目,丁基橡膠項目也在洽談中,產業鏈的延伸將衍生出全國首個LNG冷能綜合利用產業示范園區。
10月18日,國投公司啟動了湄洲灣(石門澳)產業園項目;并把主攻方向瞄準興化灣的整體開發,興化灣岸線資源豐富,可建50個10萬噸級巨型碼頭,開發建成后,可同毗鄰的湄洲灣連成一體,形成半島經濟區,從而將莆田打造成具有國際化視野的新型港口城市,凸顯中國沿海經濟圈的新亮點。
繼9家國家投資公司和12家省屬企業集聚投資開發莆田外,由香港人和商業公司投資22億港元建設的“鳳凰山公共設施管理”項目、惠好(香港)醫藥集團投資35億元的“海峽中藥材商貿城”項目也相繼落戶莆田。
重大項目的相繼布點,有力地撬動了莆田經濟板塊的抬升。
打媽祖牌,拓展兩岸合作
9月30日,“媽祖信俗”成功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成為我國首個信俗類世界級遺產。隨后舉行的“中國·湄洲媽祖文化旅游節”和“湄洲媽祖金身巡安興化”活動,吸引了海內外嘉賓和媽祖信眾50多萬人參加。
海西先行先試,媽祖文化交流一馬當先,創造出兩岸民間直航、巡安臺灣百日、特大團隊朝拜、天下媽祖回娘家等許多“第一”。莆田還將充分發揮媽祖對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