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燈迎 千人頌 千品貢
兩岸信眾齊聲頌媽祖
兩岸千燈迎媽祖
湄洲媽祖金身駐蹕中華媽祖文化研究院懿明樓
兩岸千品貢媽祖
“千燈恭迎,玉燭氤氳;千人唱頌,鼓磬和鳴;千品供奉,五彩繽紛;瓣瓣心香,祈福祈順。”11月2日晚,中華媽祖文化研究院張燈結彩,禮花怒放,車鼓震天,海峽兩岸信眾以“兩岸千燈迎媽祖”、“兩岸千人頌媽祖”、“兩岸千品貢媽祖”的盛大場面來恭迎湄洲媽祖金身,表達媽祖賜福合境平安、同拜共享福祉的美好祈愿。
中華媽祖文化研究院廣場上,由臺灣鹿港天后宮贈與的千盞紅燈煞是惹眼,交相輝映的紅色光芒,使整個廣場呈現一派瑞云之相,表達“兩岸千燈迎媽祖”的禮敬之意。
鹿港天后宮主委張偉東率該宮360名護駕團成員與莆田學院青年學生和部分媽祖信眾共千人,同聲朗誦《湄洲媽祖金身巡安興化頌文》,共唱《媽祖之光》;昭告媽祖的生平、事跡和大愛無邊,表達媽祖信眾對媽祖精神的禮敬之意和傳承決心。據現場指揮林洪國介紹,千人頌的內容分介紹媽祖出生至28歲的大愛精神;頌媽祖升天后,神運昭彰,保護眾人平安;頌媽祖的英雄;頌媽祖盛世莆陽,福祉天下等幾部分。一千人齊聲頌媽祖,場面壯觀,聲徹云霄,孝感動天。
天后巡安,盛宴祀之。在中華媽祖文化研究院懿明樓內,記者看到,海峽兩岸媽祖信眾以千件貢品供奉媽祖,創意新穎,極具藝術性、知識性和觀賞性。這些貢品,全是用各種食物精制而成的吉祥物。除按規范固定的必備供品外,還有自由創作的作品,形式新穎多樣,內容豐富多彩,有《媽祖故事》、《二十四孝故事》等人物造型,有《水族朝圣》、《水族彩閣》、《齋筵》、《字筵》和《媽祖宴菜》等單列組合,盤盤爭奇斗艷,道道各有特色。難怪我國著名詞作家王健看過后,連連豎起大拇指稱絕:“lsquo;媽祖貢品rsquo;始于宋代,源于民間,是與媽祖信仰同時發端的,大凡信眾祭祀媽祖時,家家戶戶都要備好lsquo;水族朝圣rsquo;貢品,或真或仿,擺成lsquo;宴桌rsquo;。這一習俗據傳是媽祖降伏東海水怪,四海龍王率水族于媽祖誕辰日一同朝圣、謝恩之后,沿襲至今。現在的媽祖貢品歷經千年的發展,成為了媽祖文化傳承與民間技藝的完美結合體。它的每一次展示,都是向海內外信眾展示了傳統的媽祖祭祀文化,也展示了中國民間精湛的食品造型技藝。” (時報記者 吳芹芹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