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明華藥業包裝車間
我市高度重視今年6·18,早啟動、早謀劃、早部署,把項目對接工作寓于平時、寓于日常工作,做到有創新、有特色、有平臺。截至上月,我市新對接項目301項,已完成預期目標的60%以上,總投資額44億元。其中,合同項目84項,總投資11億元;協議項目72項,總投資6億元;意向項目145項,總投資27億元。從縣區來看,仙游縣對接項目62項,荔城區對接96項,城廂區對接50項,涵江區對接37項,秀嶼區對接56項。全市共已集企業技術難題132項。
為做到第八屆6·18日常對接活動有創新,我市繼續采取quot;走出去和請進來quot;的做法,舉辦10多場次項目成果推介會及項目洽談活動。去年,市經貿委與香港生產力促進局合作,選聘專業技術專家組成企業技術提升診斷輔導專家組,自去年11月上旬開始,用二個月時間,聯合開展電子產業技術提升咨詢診斷輔導工作,分批次深入新世紀電子、萬邦電子等10家企業,從產品開發、工藝改進、設備更新、企業管理等方面進行重點診斷輔導,幫助企業找準阻礙發展的quot;癥結quot;。
借助6·18平臺,從莆田產業特色、需求特色來對接,通過對接來促進特色產業發展。楓亭元宵燈會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每年都吸引眾多的本地和外地人前往觀看。春節過后,市發改委借仙游楓亭傳統元宵燈會之際,舉辦6·18古典工藝創意項目專場對接會,邀請省工藝美術協會、工藝大師等近十名專家與仙游近二十幾家古典工藝家具生產企業進行現場交流對接,并邀請與會人員參加燈會,此舉既豐富對接會的形式,又起到宣傳6·18品牌的顯著效果。
為充分發揮6·18日常對接平臺,注重挖掘平臺、利用平臺、運作平臺、發揮平臺來對接項目。近年來我市綜合實力明顯增強、基礎設施日益完善、創業宜居環境日益優化,越來越多的高校和科研院所quot;關注quot;我市的發展,我市充分利用這一大好機遇,通過他們的紐帶作用,加強雙向合作來對接項目,特別是院地合作取得良好成效。為了使院地合作這一平臺能有效地延伸,還采取quot;雙向對接quot;方式,一方面派干部quot;走出去quot;,到中科院掛職,到高校學習,了解外面的技術動態;另一方面,派干部quot;沉下去quot;,到企業掛職,了解企業的技術需求,及時將雙向信息有效聚合,從而有針對性地促進了項目對接工作的持續深入開展。
多年來,我市還做好建立6·18項目成果推介長效機制實施方案,按照省、市、縣三級跟蹤服務體系,把后續服務貫穿于項目工作全過程,以促進項目轉化落地為重要抓手,做到quot;三動三促quot;,即上下聯動、部門互動、企業主動,促履約、促開工、促投產,持續打造永不落幕的6·18平臺。對經濟和社會發展影響重大、科技含量高的對接項目列入市、縣(區)重點項目管理范疇。對簽約協議、意向項目,每季度進行一次分析、通報,督促各項目業主加強與院校、科研單位深化對接和洽談,促進項目盡快升級履約。對履約項目,積極幫助業主做好各項前期工作,促進項目盡快開工建設。我市上屆對接項目中,列入市級重點跟蹤服務的合同項目158項,總投資33.12億元,截止目前,開工率達98%,已完成投資額32.46億元。對于開工項目,及時協調建設施工中出現的問題,關注其經濟效益和產業鏈的延伸,促使其盡快投產達產。上屆對接的項目中,已有155個項目建成投產,新增產值90多億元,對我市經濟的發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動作用。
今年6·18,我市擬定主要目標是成功對接項目500項以上,其中合同和協議項目200項以上,爭取成功轉化一批帶動性強、科技含量高的重大項目;篩選項目和技術需求100項以上;邀請參會高校、科研單位等專家90人以上;篩選15~25個對接項目進行現場簽約;組織市內600名以上企業家到會。屆時,還將邀請能提升我市產業發展水平、有項目對接意向的高校、科研單位專家學者參會。 (時報記者 林錦堂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