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濟鎮坑北村聚英書院《九品蓮花燈》被列入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這將有效地搶救、保護、挖掘和傳承《九品蓮花燈》舞蹈。
大濟鎮坑北村圭山聚英祠創建于1718年,1846年改為聚英書院。聚英書院《九品蓮花燈》簡稱《九蓮燈》,“九蓮燈”始于1642年,由林龍江先生嫡傳弟子盧文輝、陳衷瑜創立的, 1847年聚英書院余玉卿等人在書院里學林龍江先生的經典,學心法、學科儀、做科事,傳授民間舞蹈《九蓮燈》。
“九蓮燈”舞蹈演出時用10多張桌子擺成一個八卦字,中間放一只方桌,10多人手提蓮花燈,內點蠟燭,邊跑邊跳,手中蓮花燈不斷轉動,并在方桌間穿梭,井井有條,正轉三圈反轉三圈,時間延續一個鐘頭左右,他們配合緊密,體現了集體協作精神。其相關制品及其作品有:中鼓兩面,鑼、鈸一副,吹笙2支,服裝帽16套、蓮花燈一副12—15盞,有紅、黃、蘭、綠、白等色,蓮花圓燈寬、高各20厘米左右,工藝精巧。
“九蓮燈”具有獨特的傳統民間舞蹈風格,生龍活虎,生動有趣,節拍緊湊,并有鑼鼓、鈸和吹笙伴奏。音樂聲韻悠揚婉柔,悅耳動聽,富有感染力,體現農民取得農業豐收之后載歌載舞的歡樂心情。
“九蓮燈”的曲詞一共九品,主要是宣揚忠孝廉節,24孝內容是其中一部分。如:虞舜大孝感動天、漢文帝仁德臨天下等。
1992年,“九蓮燈”舞蹈參加福建省民間舞蹈會演并獲獎。但由于時代的變遷有許多傳統民間文藝受到沖擊,民間舞蹈“九蓮燈”同樣面臨消逝的危機?!熬派彑簟边^去停斷幾十年之后,直到八十年代才初步恢復。目前精于此民間舞蹈人員所剩無幾,所幸的舞蹈方法和曲譜尚存,經過保護延續留存于世。有關方面已經將“九蓮燈”舞蹈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項目,并制定5年保護計劃,加強舞蹈藝術隊伍建設,舉辦藝術培訓活動,擴大藝術隊伍,提高藝術素質。同時開展學術研討活動,進一步發掘、保護、傳承“九蓮燈”舞蹈。 (葉金品 黃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