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疾人“安居工程”是體現黨和政府以人為本,著力民生、關注民生、保障民生的具體體現,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需要。近日,記者跟隨涵江區殘聯工作人員深入各地實地查看了解殘疾人居住及生活情況。
“安居工程”暖人心
自我省2007年農村貧困殘疾人“安居工程”啟動以來,涵江區殘聯認真組織實施,兩年來共建成47戶安居房,共投入資金54.6萬元。這無疑讓貧困殘疾人感受人間的大愛和溫暖,這一善舉也得到社會各界普遍贊譽。如今困難殘疾人都住進了寬敞明亮的房子,在政府和各界愛心人士的幫助下,他們靠雙手改變命運,改善生活。
6月17日當天,記者跟隨涵江區殘聯工作人員,在江口鎮聯絡員吳金珠的帶領下,來到石獅村肢體殘疾人代開成的家里了解情況。記者在一座一層樓的新房前見到了代開成。據介紹,代開成無勞動能力,現跟老母相依為命。原先自己無房,長期借住在其弟弟家,無經濟來源,生活十分困難。涵江區殘聯了解真實境況后,拿出“安居工程”款2萬元,村委會及親戚也捐助近3000元,房子于2007年建成。母子兩人喜而淚下,他們說:“沒有政府的關心,我們是永遠住不上這么好的房子的。”
接著,記者來到國歡鎮新坡村,智力殘疾人蟻妹玉家,在她家門口看到一副對聯:感謝共產黨,舊貌換新顏。橫批是:黨恩浩蕩。門邊一塊牌子寫著:殘疾人“安居工程”。她家兩間新房于2008年10月15日完工并正式入住,她們也成為2008年涵江區殘疾人“安居工程”的受益者。記者了解到,蟻妹玉一家三口均為智力殘疾人,一直住在土坯危房中。每年一到刮大風下大雨的時候,村干部就只好把她們一家安置在村部住下,以保證安全。2008年省、市、區三級殘聯為蟻妹玉一家補助改造經費共計2萬元,建造80平方米磚混結構住房,改建后達到當地一般農村住房標準。同時為她臨時救助500元,幫她解決了生活、生產的實際困難。
隨后,記者在三江口鎮、白塘鎮殘疾人聯絡員鄭朝元和傅麗青的帶領下,分別來到了哆中村的李亞富家和鎮前村的翁世煌家。他們都住進了寬敞明亮的新房子,打心底感激政府對他們的關愛和幫助。他們對工作人員也提出了生活中存在的一些困難,同時也表示自力更生,靠勤勞改變生活。工作人員也當即表示將向有關領導反映他們實際困難,以幫助他們度過難關,改變現狀。
在采訪中也聽了周圍百姓對“安居工程”的良好評價,并希望繼續實施;村級領導和區殘聯聯絡員也表示:殘疾人能安居樂業他們也感到欣慰。
據記者了解,2008年“安居工程”建設任務涵江區是37戶,省、市、區三級殘聯共投入資金34.6萬元。其中省補助對象13戶,省殘聯投入補助資金6.5萬元、市殘聯投入補助資金6.3萬元,區殘聯投入補助資金12.2萬元,危房戶自籌資金24.41萬元,村(居)會資助1萬元,親友資助共計17.9萬元。
涵江區殘聯理事長阮素瓊說:“為了切實加大扶貧力度,進一步關心和解決特困家庭的生活困難。下階段,區殘聯將繼續把2009年殘疾人危房改建工程作為區殘聯的中心工作來抓,加強組織領導;及時保持與鄉鎮、危改戶進行溝通,掌握工程進度,以及時發現問題,及時予以解決;繼續做好建房質量和安全監督,實行重點扶持,切實改善了殘疾人生產生活條件,保障了貧困殘疾人的生命安全。”(時報記者 陳生 實習生 方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