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達40平方米
高樓廣廈拔地起
日新月異的莆田每天都發生著變化,城市樓房一如既往地保持著驚人的發展速度。據統計,近30年來,市區先后拆除舊房建筑面積300萬平方米,進行了十字街片區、南門片區、后塘片區等20多處的舊城改造,建設了荔園、漢庭、豐美、三信等30多個新住宅小區。
有人說,從“零點”起步很容易加快速度。如果你置身街頭,看身邊的高樓大廈,看大街兩旁,高層樓房建設工程正熱火朝天,你就會很自然理解到上面這句話的深刻內含。日新月異的莆田每天都發生著變化,城市樓房一如既往地保持著驚人的發展速度,讓人羨慕。
翻開1993年莆田建市10周年的畫冊,看看那時的荔城鳥瞰圖:密密麻麻的灰白色調的樓群,今天看起來雖然沒有任何的空間感,整座城市的上空就像一馬平川,但是,莆田建市僅僅十年,能在壺山蘭水間建立這樣一座城市,已經是一件了不起的事。在建市后的第一個十年里,市區新建8個住宅小區,全市人均居住面積只有8.7平方米。文獻住宅小區就是1993年之前建成的,還有外商獨資規劃興建的太平洋中心商住小區,都是當時人們眼中的高樓大廈。
而今天,站在石室巖等高處俯瞰荔城,領略城市真景,你看到的是一幅高樓廣廈拔地起的壯麗畫卷——一幢幢高樓拔高峻挺,一排排新房錯落有致。你心中有關昔日破舊、低矮的“四目廳”“五間廂”的概念蕩然無存,莆田城市長高了。28層的東方國際大酒店、28層的天九灣天溢嘉園、28層的最佳西方恒豐大酒店、29層的大唐廣場、32層的啟迪國際社區等等,都是老百姓津津樂道的莆田高樓,而規劃中的樓盤。還有46層、49層的,高度將達到170米左右。莆田的城市海拔還處在不斷攀升中,新的標志性建筑不斷橫空出世。一幢幢顯眼的高樓好比高聳入云的城市金字塔,構成了一座城市最直接的華麗外衣。高樓廣廈直指蒼穹,彰顯城市在前進中所迸發出的拉力、張力和魅力。
建市以來,伴隨著住房制度的不斷改革,我市堅持把千家萬戶的住房改善問題作為城鄉建設的頭等大事來抓,實施“民資回歸”工程,上百家房地產開發公司、近百家建筑施工企業進軍莆田城,拉開了一場場改造舊城、拓建新城的序幕。
據統計,近30年來,市區先后拆除舊房建筑面積300萬平方米,進行了十字街片區、南門片區、后塘片區等20多處的舊城改造,建設了荔園、漢庭、豐美、三信等30多個新住宅小區。至2008年,全市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達40平方米。新建的商業街、商住樓鱗次櫛比。城鎮的人居環境也得到了極大的改善。(時報記者 凌明信 通訊員 郭南寶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