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銷聲匿跡的野生動物返林安家
木蘭溪源頭重現青山綠水
仙游縣加大投入,多措保護木蘭溪,讓木蘭溪休養生息,重新煥發母親河中上游的生機與活力。
被譽為莆田人民“母親河”的木蘭溪,其自西向東橫貫莆田市中部,流經仙游縣西苑、度尾、大濟、龍華、鯉城、鯉南、榜頭、蓋尾等鄉鎮,最終進入興化灣,主河道全長105公里,流域面積1732平方公里。仙游縣地處木蘭溪上中游,境內河道長64.5公里,且密布有大濟溪、柴橋頭溪、仙水溪等支流。目前,木蘭溪水質總體良好,但影響木蘭溪水質的污染源仍不可忽視,主要是生活污染源、工業污染源和畜禽養殖污染源。據此,近年來,該縣以木蘭溪水環境保護及治理被列為全省重點流域整治計劃為契機,堅持“生態環境保護與開發建設并舉,預防與治理并重”的方針,依據《水污染防治法》的規定,加大了流域水環境整治力度。采取保護森林植被、小流域綜合治理、礦點整治、退耕播綠、生態公益林管護等措施抓好水資源保護,改善了木蘭溪源頭小流域生態環境,控制了水土流失,達到減災緩災之效。并且在源頭上,嚴格執行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和“三同時”制度,嚴格限制和淘汰耗能高、污染重的產業項目。吸引客商進山投資1200多萬元植綠,以優惠價將源頭所在的仙西、仙山等村8000多畝宜林荒山地流轉,用于栽種濕地松、巨尾桉、四蓓休刺槐等經濟林。縣里還大力實施小水電代燃料生態保護工程,籌資8000多萬元建成6座股份制電站,引導群眾以電替代柴木燒飯。由此,木蘭溪源頭重現青山秀水,原本幾乎絕跡的水獺、穿山甲、野兔乃至豹等野生動物又返林安家了。
隨著畜禽養殖業向規模化、集約化發展,規模化畜禽養殖污染治理已成為該縣水環境保護的一項重要工作。據統計,目前,全縣生豬存欄20.5萬頭,其中養豬專業戶(場)574戶。據此,在畜禽養殖業污染整治中,該縣環保、農業等部門密切配合,去年來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防止新污染源產生;推廣“豬—沼—果”的生態養殖模式,治理畜禽養殖污染;提倡推廣生物發酵舍零排放養豬新技術,以達到養豬無污染。
另悉,該縣加快縣污水處理廠規劃建設,以達到綜合治理效果。由于縣城及木蘭溪沿岸的眾多人口,其生活污水基本上直接排入木蘭溪,也是木蘭溪水質惡化的主要因素之一。解決生活污染源的唯一途徑,就是興建污水處理廠。據介紹,自去年動工以來,目前,總投資5738萬元的下樓城區污水處理廠工程,處于緊張建設中,計劃建設處理廠1座、排水管網13.87公里,生產規模近期為日處理污水2萬噸。預計將于今年底建成并投入運行,它將為仙游縣城區10萬多人提供污水處理服務。 (陳國孟 張毓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