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屆中國(莆田)國際鞋服交易博覽會今日開幕
臺灣首次組團參加
以“構筑時尚商貿平臺,攜手港城共贏未來”為主題的第四屆中國(莆田)國際鞋服交易博覽會今日在莆田工藝美術城隆重開幕。這一盛會吸引中外眾多企業和客商前來參展或交易。
為展現“大產業大商機,新技術新發展”這一平臺,本屆展會與往屆相比,展品范圍更廣,展品種類更全,展覽面積1.6萬平方米,設置800來個標準展位。
本屆交博會將是目前全國鞋服行業規模較大的專業展會之一。展品涉及鞋服產業的各項基本門類。具體包括各種鞋類、服裝類、紡織類、箱包類的設計印刷刊物、圖書資訊等,各種鞋類、服裝類、紡織類、箱包類的機械設備、制造設備等,各種布料、皮料、鞋材、配件、輔料、化工原料,各類成品鞋、成品服裝、時尚箱包及專賣店連鎖加盟產品等。此外,還有鞋(服)包裝盒設計、印刷技術及指導企業開發的色卡、設計手稿等綜合類產品。另據了解,本屆展會同時還設有一個中心舞臺,作為企業文化表演臺。展館館內劃分8個展區,除六大類展品專區外還特設臺灣鞋機館和臺灣鞋服館,吸引臺灣企業產品參展。同時臺灣官方機構紡拓會也組團參加交博會,這在莆臺展覽交流上尚屬首次。
莆田素有“鞋城”之美譽,制鞋與服裝是莆田傳統的支柱產業。2008年莆田制鞋業年產值210億元,服裝年產值62億元,鞋服產業提前突破“十一五”規劃制定的目標。據統計,今年1—9月,鞋服產業成為莆田八大產業增長較快的產業,共完成產值227.83億元,比增10.5%。目前,全市擁有3000多家制鞋企業,每年新增100多條制鞋生產線,其中300多家規模以上企業,發揮了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涌現出沃特籃球鞋、才子襯衫、云敦襯衫、卡朱米羽絨服等一大批中國名牌產品,莆田已成為全國鞋服工業基地之一。
2006年,首屆莆田國際制鞋技術設備·鞋材展覽會在我市舉辦。首次展會規模不大,展位只有400個。參展企業和客商多局限在國內,涉及的行業不多,但它卻為莆田市場打開了一扇窗,也為鞋服博覽會的發展開了個好頭。截至目前,我市已連續舉辦了三屆國際鞋機·鞋材展覽會,吸引來自全國各地以及意大利、新加坡、印尼等國家和地區的上百家企業前來參展,展會規模和品牌效應逐年擴大,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時報記者 吳芹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