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投湄洲灣(石門澳)產業園圍堤工程和國投湄洲灣煤炭中轉基地工程昨日動工建設。這兩個國投項目的動工建設,將大大提高莆田作為港口城市的貨運中轉作用,對莆田建設優質港灣,打造面對包括臺灣在內的國際化臨港工業園,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圍堤工程建設
拉開現代大型工業港區建設序幕
湄洲灣(石門澳)產業園圍堤工程規劃圍海造地總面積約為3.29萬畝,工程造價為43.18億元,計劃分三個工段連續施工,總工期72個月。該工程是湄州灣石門澳產業園區項目的前期工程,它的開工標志著莆田正式拉開建設這一現代大型工業港區的序幕。
據了解,石門澳產業園區位于湄洲灣中部地域,規劃區面積約28平方公里,其中港區用地13.95平方公里,港區后方用地約13.75平方公里,海岸線12.78公里。港口作業區可發展10萬噸級散貨及集裝箱泊位25個、5萬噸級泊位9個、0.5~5萬噸級泊位6個,成為一個具備原材料進口、工業加工、相關制造業所需的散雜貨運輸、產成品的集裝箱運輸、支持保障功能的現代大型臨港工業港區。同時,設計未來向莆鐵路編組站即位于石門澳開發區內,港區可與鐵路形成無縫聯接。該項目通過圍海造地、淺海深用,將形成優質港灣,打造面對包括臺灣在內的國際化臨港工業園,對區域經濟的形成和拉動有著重要意義。
煤炭中轉基地將提升莆田作為港口城市的作用
湄洲灣煤炭中轉基地位于莆田湄洲灣東埔鎮西山村西山圍墾區內、塔林村南側附近,一期工程擬投資19.687億元,設計碼頭年吞吐量為1500萬噸,其中供湄洲灣電廠等用煤680噸,鐵路裝車720噸,汽車裝車100萬噸。擬建7萬噸級、10萬噸級卸船泊位各一個。基地堆場堆存量設計為114萬噸,可滿足平均堆存期14天的要求。
福建省是煤炭重點調入地區之一,2008年全省煤炭消費量約為6050萬噸,其中調入量4200萬噸左右,占到全部消費量的69%,而船舶運輸一直是福建省最主要的煤炭調運方式。湄洲灣煤炭中轉基地的建設,將使莆田成為福建省煤炭運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提升莆田港的重要性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時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