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山東榮城水產養殖公司的馮偉和往常一樣早起吃飯后,來到石城村鮑魚養殖度夏區,精心喂養他的200萬粒鮑魚。去年11月底,馮偉帶領22名養殖工,隨同莆田市石城村和山東省榮成市的2000萬粒鮑魚從榮成海域轉場到石城海域過冬。今年5月,馮偉沒有北上度夏,而是就近把鮑魚轉到岸上度夏區避暑暫養。
據了解,鮑魚天生嬌貴,海水溫度12℃至25℃最適宜其生長。為提高鮑魚的成活率和生長率,在中科院海洋所李鈞等專家的指導下,莆田市水產部門提出鮑魚南北轉場對調養殖的新路子。經論證,山東榮成鮑魚養殖規模較大,皺紋盤鮑育苗技術成熟,且榮城海域夏季暫養條件良好。經協商,閩魯兩地的鮑農建立合作關系,即榮城方向石城鮑農供苗,每年5月向石城村鮑農提供夏季轉場海域;石城方每年11月為榮城鮑農提供養殖海域和餌料。兩地通過活水船北上南下轉場養鮑,規避投資風險。為確保海上轉場安全,莆田市石城邊防派出所與山東俚島邊防派出所還簽訂海上警務協作協議,互派官兵隨船千里護魚。自2004年起試運作后,發現轉場鮑魚要比未轉場的鮑魚提早半年上市,通過就近銷售,大幅提高了福建鮑魚在北方市場上的份額。
據石城村支書林炳東介紹,全村走集體化養殖道路,從事鮑魚養殖有260多戶1060人,總籌資達1億元,在石城海域笠嶼防波堤內開發了1360畝的海水養殖區。為提高規?;B殖程度,全村養殖戶結對成立了46家經濟聯合體,每年籌資多少,投放鮑苗多少,海上如何養殖,風險如何規避,這些事關切身利益的事,都由聯合體成員商討決定。南北對調轉場,由村兩委統一組織。5年來全村共轉場鮑魚約2億粒,成為福建省近海水產養殖一道獨具特色的風景線。
目前,石城村共建有2個鮑苗培育基地,網箱養殖鮑魚2000萬粒,年銷售額達1.5億。2006年,村里又引進了國家首家鮑魚罐頭加工企業--誼來(福建)鮑魚制品有限公司,年加工鮑魚700噸,主銷日本、澳大利亞等地,產值達5000萬。鮑魚產業的壯大也帶動了漁村的建設步伐??偼顿Y3000萬元的國家一級漁港項目正在加緊建設。今年4月初,石城村在近海陸地建成占地15畝的鮑魚度夏區,抽取海上凈化降溫后,暫養部分個頭稍小的鮑魚,分解北上轉場養殖海域緊張的壓力,同時也節省下大筆的轉場費用。 (石偉 孫衛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