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涵江區萩蘆溪中有一段跨溪“碇埠”。“碇埠”為溪道上古老的橋梁,是溪中的“路”,也是一種“橋墩”,但跨度小,每個碇間距約為0.6米,且沒有橋面板。“碇”原指用繩子系船的“石墩”,用來固定船位。碇埠的主要作用是墊腳涉水過溪。古時建碇埠的好處是既不影響流水,也便于走路過溪,對自然環境也沒影響。它露出水面約0.6米,據說這一根根條石長度有2米左右,三分之二是埋在溪道底下的,即使再大的洪水也不會把它沖走。這說明莆田古代水利設施還很有力學原理和科技含量。現在過溪有大橋了,這“碇埠”只留作記憶和觀賞了。 (陳寶柱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