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川一母馬產下“馬蛋”》追蹤:
“馬蛋”應為“馬糞石”
本報訊 本報于4月6日刊登《靈川一母馬產下“馬蛋”》一文,引起廣大讀者的廣泛關注。馬根本不可能下蛋,這是稍懂生物學知識的人都知道的,但“馬蛋”到底是什么呢?近日,陳永盛、陳峻山兩位讀者反映,他們結合研究中草藥的豐富經驗,并參考《全國中草藥匯編》,認為“馬蛋”應是“馬糞石”,也叫“馬寶”, 為馬科動物馬的胃腸中的結石。
現在東嶠衛生院工作的陳峻山告訴記者,在我國新疆、甘肅、內蒙古等馬的主產地,“馬寶”比較常見,但南方養馬少,因而少見為奇。“馬寶”主要化學成分為磷酸鎂、碳酸鈣、碳酸鎂等,性甘味咸、微苦、涼,功能清熱化痰、鎮驚安神,主治癲癇、癰疽腫毒等。
上世紀70年代末,東嶠鐵爐一村民殺羊時從羊陰囊中取出數百粒比綠豆還小的烏黑發亮顆粒。研究中草藥數十年的陳永盛醫師曾把它寄往中國科學院請教,得到的答案為動物結石一類。這些從動物的膽管、膽囊、胃腸中取出的結石,其作用與牛黃有類似的藥理作用。
至于這只馬產下“馬蛋”到底是什么成分,陳峻山說,這需要有關專家作深入的藥理分析。(時報記者 鄭育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