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筶杯島留守老人乘船到邊防所辦理、領取二代證不便,希望派出所到村里為老人辦理、換發二代證。”日前,田邊邊防派出所轄區群眾吳慶某認真在邊防所官兵發放的《黨員官兵公開承諾項目征求表》上寫下自己的意見。
為推進“四評”創建模范黨組織生活活動縱深開展,該所將黨組織和黨員公開承諾工作與“大走訪”開門評警活動結合起來,廣泛征求轄區群眾對邊防工作及黨員官兵的意見建議,照群眾需要“量身定做”承諾條款。主動面向轄區群眾、網民、當地黨委政府及相關職能部門,通過召開座談會、設置意見箱、實地調研走訪、“網上警務室”、“警民聯系QQ群”等形式,不恥揭丑亮短,主動匯報工作,與群眾聊家常、說真話,積極征求意見建議,傾聽群眾箴言。邊防工作怎么干,群眾說了算。一頁頁走訪日志、一沓沓征求意見表、一條條網民留言,成為了黨組織和黨員向社會群眾作出公開承諾最直接、最給力的依據。
4月以來,該所共走訪轄區群眾553戶次,召開座談會5場,開展網絡評議活動6次,發放調查問卷380份。通過梳理匯總,把戶籍設備搬上巡邏艇,開設流動戶籍窗口,為海島、偏遠地區留守老人辦理、換發了二代證;每半月組織開展一次警官述職報告會,解決每年節后農民工返鄉務工辦證急難題;每月組織開展“送平安、送溫暖、送便利”的三送活動,為轄區殘疾人建立幫扶檔案;組建義務巡邏隊為碼頭、岙口,開展義務巡防等涉及邊境管理、戶籍證件辦理、窗口服務、幫扶群眾等6個方面,36條意見建議,不僅成為官兵制定公開承諾事項的依據,也成為了提高轄區群眾幸福指數的助推劑。 (時報記者 林錦堂 通訊員 黃文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