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28日,我市10多名中小學教師組成的支教隊伍 ,經過一路顛簸,風塵仆仆地來到寧夏南部山區西吉縣西吉中學等多所學校,從而拉開了今秋莆田支援西部教學新的序幕。支教隊伍一行援西支教近兩個月了,他們適應生活環境嗎?給西部的孩子帶去了什么?對家鄉到底有多少牽掛······昨日,本報記者連線此次支教隊隊長戴國器,傾聽他的心聲——
我看到西吉孩子求知的眼睛
昨日,記者電話連線正在寧夏南部山區西吉縣西吉中學的支教隊隊長戴國器。戴老師原是涵江區蒲坂僑中的教師,當他接到電話時,心情極為激動。
戴國器說:“9月1日,我們幾經周折,來到寧夏西吉。西吉是西部貧困地區:干旱缺水風沙蔽日,與咱們莆田藍天綠水青山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不少支教人員水土不服。特別是我,本來腸胃就不好,初來乍到,成天頭昏腦脹,肚子也不適,僅幾天時間身上就掉了好幾斤肉。經過半個月左右的折騰,總算挺了過來hellip;hellip;每天,我看著一個個孩子背著書包走過曲折的山路,我看到一雙雙求知欲望強烈的西部青年學生,我無不為之動容、為之感動,并感到肩上的責任重大。我在西吉中學任教一個班級的英語課程,還兼教研室的教研工作,任務不是很重,擔子卻不輕。我知道我代表的是莆田的形象,是莆田教育事業在西吉的延伸,一刻也馬虎不得。”
在西吉中學支教近兩個月來,戴國器每天晚上都在認真備課,白天悉心教學輔導;周六、周日還抽空去家訪。同時,他還把學習英語知識與改革開放的形勢結合緊密地起來,開導西部的孩子:中國要走向世界,讓世界了解中國,就必須掌握一門外語知識,要使將來的漢語成為“世界語”,我們青年一代從現在開始就要把英語學好,今后可以與世界各國人民廣交朋友,到一定的時候外國朋友必然也會來學漢語,學的人多了,漢語自然就會成為世界語。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他辛勤的工作,深深地打動了西吉中學的校領導,并多次受到校領導的好評。戴國器說:“學校領導經常來看望和慰問我們,還帶來生活用品及慰問品,噓寒問暖,關心倍至,令人感動不已。”
戴國器告訴記者,他是本年度支教隊隊長。日常教學工作之余,還經常深入到各個支教基點學校,關心“莆田隊”隊員的生活,指導他們的工作,讓他們盡快適應生活環境,努力工作,教書育人。他還和隊員們經常抽空進行家訪工作,了解當地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狀況,家訪拉近了他們與當地居民的距離;同時,也把南方家鄉新的思想和觀念帶給了那里純樸而貧窮的父老鄉親。 戴國器表示,他會帶領支教隊全體成員,把莆田的先進教學理念和教學特色傳授到西部,并積極開拓,不斷創新,努力工作,決不辜負家鄉父老鄉親的愿望。 (時報記者 林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