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筆者在秀嶼區南日鎮采訪時,當地群眾多次提到扎根海島33年教書育人的朱國平老師。
1977年,朱國平福建師大畢業后就主動放棄了優越的工作環境,毅然卷起鋪蓋赴地處偏僻、交通不便的南日中學任教。因教學成績突出,1990年,朱國平被上級任命為南日中學校長兼黨支部副書記。
鐵的制度可以管住人,好的言行可以感召人。作為一名校領導,朱國平處處以身作則,時時以校為家,不管是雙休日,還是寒暑假,他都堅持駐扎在學校值日。即使偶爾出差到城里開會,他也屢過家門而不入。惹得他妻子心生怨氣:“我家老朱是個鐵石心腸人,他根本沒有家庭觀念。
然而,心中無家卻有校,朱國平“愛生如子”的品德正在南日全島上廣為傳頌著。
2001年6月的一個夜晚,一場強勢的風暴突如其來,頃刻間,校園成了一片汪洋,阻擋了來校晚自習學生的回家之路。面對災情,朱國平立即組織在校的所有教師投入搶險抗災中,他一邊把學生轉移到安全地帶,一邊打電話逐個與學生家長取得聯系。一整夜,他手機鈴聲不斷,卻始終未給家中老小捎個電話問平安。
2006年6月,朱國平家中80多歲的老母親不慎摔傷骨折,住院治療。可當時正臨近中考,國平默默地承受著“忠孝難以兩全”的煎熬,堅持在校工作,迎接中考,直至學校放假。
一聊起學校,朱國平就神情飛揚,可一談起家庭,他就愧疚不已。
妻子長期在家待業,但他堅持原則,不向組織提一次要求;自己在海島工作了幾十年,曾有多少次調出島的機會,他都放棄了。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朱國平的感召下,南日中學45人大陸籍教師正不畏海島條件艱苦,不懼課程負擔之重,不計福利報酬之低,都以滿腔熱情地投入教育事業中。已在該校從教13年之久的王慶昌為了全身心地投入教學,干脆舉家遷到島上過日子。他告訴筆者:“跟朱老師敬業精神相比,我還差得很遠。”
“要當好一個校領導,首先要當好一名教師。”從普通教師、班主任、總輔導員到校長,再到校支部書記,朱國平角色不斷在變,但他的教師本色始終沒有變,按他的話說“我的靈魂永遠在講臺上”。楊某原是學校中的一名難以教育的雙差生,各班班主任唯恐避之不及。對此,朱國平不但不棄,反而主動靠近小楊,與他談心交友,發現閃光點,激勵他奮發向上,很快改掉了不良習慣,成為一名品學兼優的好學生。如今已師專畢業也成了一名教師的楊某回憶著當年在校的情景時,不禁感慨萬千:“我的成長離不開朱老師的諄諄教誨,我要把他這種獻身教育事業的精神繼承發揚下去。”
“再窮也不能窮孩子,再苦也不能苦孩子。”一談到那些貧困生和“留守孩子”,朱國平就雙眼發濕,聲音哽咽。幾十年來,朱國平對島上子弟關懷備至,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悉心關照學生的生活。現在城里辦一家鞋廠的劉金樹談及朱老師的恩情時仍激動不已。原來他上學時恰逢家境貧寒,瀕臨著輟學的困況。朱老師得知后,立即幫他交學費,往后一發工資,朱老師總從自己的工資中擠出一點資助小劉,讓他順利完成學業。
大海可以作證,黨和人民不會忘記,朱國平三十三年如一日扎根海島教書育人的精神永遠在南日群眾的心中閃爍著,他先后被授予“全國師德先進個人”和“區優秀黨務工作者”等光榮稱號。 (謝慶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