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底最深的悸動
狂放不羈的李白寫下了“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深切思念,艾青深吟這“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可見,靜靜淌在我們血液之中,在古老斑駁的歲月里,故鄉永遠是心底最深的悸動。
故鄉像一本線裝的老書,需要我們細細品味;故鄉更像一位傳統的母親,需要我們愛的理解。這位母親,有著卓越的風姿。青山綠水,是她羅裙上的點綴;五彩斑斕的鮮花,蝴蝶是她青春的氣息。同時,她有著較溫順的脾氣,沒有北國的冷風呼嘯,大雪飄飛;日日月月,年年歲歲,總以一張平靜的面孔對待我們;即使每年夏天總會發一些小脾氣,卻依舊給予我們最深切的愛撫。
她在外貌美,脾氣好的同時,還有種種令人垂涎三尺的小吃;然而這些風味小吃獨特的文化意蘊往往超越了它原有的價值。當你品味著一種風味小吃,并了解它的歷史時,便會感到那種趣味遠遠勝過任何美妙的滋味。如:興化米粉,不僅有錢四娘倡建木蘭坡的內容,還有明代才子柯潛應對的傳說。每一道菜,背后都有一段佳話。如:春卷,光餅,煎粿等。
當然她的美還不止這些,她的心靈世界更是如玻璃水晶般透明,清澈。她讓莆仙人民千百年來傳承著一種正義,剛烈,不畏強暴的民族精神。在看似尋常的歲月時令中,透出強烈的愛憎情感;如春節貼“白額春聯”,以示對侵略者殺戮無辜的抗爭,正月初四“做大歲”,牢記倭寇入侵犯下的滔天罪行。這一場奠祭,情感誠摯,表現了對侵略者最強烈的反抗。
在母親的懷里,我們的思想不再孤獨,我們的心靈不再寂寞。細細品味,這位母親保留著靈魂的純凈和生命的悸動。清新秀麗的山水,淳樸的民風民俗,特色的風味小吃無一不在訴說著她的風韻。
故鄉,在細細品味中悄然蘇醒,奔入我的視野,激發了我心中的另一種如同古代文人墨客般對這片熱土的摯愛與眷戀。
原來故鄉才是根,在古老斑駁的歲月里,她才是心底最深的悸動。
(莆田華僑中學高二(10)班 盧忠英 指導老師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