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下海”趕校園“集市”
交易款成立愛心基金,幫助有困難的同學
日前,一場愛心義賣活動在文獻中學舉行。該校七年級和八年級2000多名學生聚集在學校雷鋒像下,擺起小攤,自行交易物品,并將交易款自愿捐獻給學校成立愛心基金,幫助有困難的同學。
玩具、書籍、鞋子、甚至水果,數千種物品被孩子們從家中抱到學校,在“集市”上,占據一方有利的“攤位”后,有幾個眼明手快的中學生,已開始招徠“生意”了,扯開嗓子叫賣起來。自制的廣告語隨處可見,成為“市場”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在“集市”上,學校4000多名師生前來“逛街”淘寶,“小老板”們或與別的同學置換,或自己定價出售,別提多帶勁了。一些“小攤主”還具有“經商頭腦”,他們有的特意從家里拿來一些精美的手工藝品擺在攤前吸引眼球,有的打出“買一送一”的“促銷”口號,有的在攤前寫著各類搶眼的廣告語,有的干脆“吆喝”叫賣。五花八門的經營手段還真令人刮目相看。
酒香不怕巷子深!有位學生的攤位并不在最好的“地段”,她的“商品”也并不起眼,只有十幾罐自家密制的蜜餞。“開業”很久了,可她的攤前一直無人問津,看著左鄰右舍門庭若市,生意紅火的情景,“小老板”心里不免有些著急。突然,她靈光一閃,打開一罐蜜餞,免費供“顧客”品嘗,“先嘗后買”這一招果然奏效,很快地,這里有好吃的蜜餞的消息就傳開了,十幾罐蜜餞供不應求,眨眼間就賣光了,就連老師們都很喜歡她的蜜餞。
據文獻中學團委薛智瑩老師介紹,學生們都很喜歡義賣活動,參加義賣提升了孩子參與社會活動的熱情,鍛煉了他們的理財及與人溝通的能力,也讓他們知道錢財來之不易,培養他們日后珍惜父母血汗錢的好習慣。學生們在他們得到社會鍛煉的同時,還不忘奉獻自己的愛心,用義賣得來的錢幫助有困難的同學。(青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