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雛雞用藥基本常識
新度林先生撥打本報服務平臺熱線:他是養雞專業戶,常常會拿捏不準雛雞的藥量,他想了解養育雛雞時的基本用藥常識?
莆田市農業部門有關專家:育雛雞用藥基本常識有多種。新度鎮是我市家禽養殖專業鎮,掌握好家禽養殖技術,是該鎮養殖發家致富的途徑之一。根據林先生詢問的問題,現提供幾個基本常識,以便參考:1、剛出殼的雛雞體質較弱,加之運輸造成的應激反應,雛雞進入育雛室后應在飲水中加口服補液鹽和速補—18,防止脫水和應激;2、3周齡內的雛雞易發生白痢桿菌病和臍炎,從育雛一開始就要預防這兩種病。由于3周齡內的雛雞各種器官發育尚不健全,抵抗力低,預防投藥應選擇廣譜、高效、低毒的抗菌藥,如恩諾沙星、諾氟沙星等。提高雛雞成活率,為養雞成功打下良好基礎;3、雛雞的用藥劑量一定要準確,要按說明書使用。藥物、飼料或飲水都要準確計算,不能馬虎估計。劑量太小達不到防治效果,劑量太大會造成中毒;4、飼料中添加藥物要分級預混。先用少量飼料把藥物拌勻,然后再加入50%的飼料攪拌均勻,最后再將剩余飼料加入攪拌均勻,最好當天配制當天用完;飲水中加入藥物發攪拌到完全溶解后再飲用,不能有深沉;5、2周齡的雛雞應開始預防球蟲病。由于球蟲種類多,不能長期只用一種抗球蟲藥,最好幾種抗蟲藥交替使用。如果已經發生球蟲病,要采用有治療作用的抗球蟲藥;6、每次接種疫苗后3天內,飲水中可加入速補—18或電解多維,預防應繳反應;7、當雛雞發病時,應盡快確診,在獸醫指導下正確用藥,同時應隔離重病雞,單獨治療和護理,待病雞康復后再放入大群飼養。 (時報記者 林海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