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鴻彬
暑假里,一般在農歷七月前后,村民們就開始收獲花生。田地里,隨處可見村民們忙碌的身影。
我雖在鄉下生活,卻有十來年,不事稼穡。之前,每到雙休日,或寒暑假,我都會回去幫忙種田。如今,看到村民們收獲花生的情景,我都會不由得想起過去種植花生、收獲花生的情景來。
每年春季(即春節過后),村民們就開始備耕。先是清除田地雜草,播撒底肥,犁土成壟,待到清明前后就開始插播花生。鄉下流傳有播種花生時間的諺語:二月清明后,三月清明前。意思是說,清明在農歷二月份,得清明后種花生;清明在三月初,可趕在清明前種花生。種花生,最怕的是天氣嚴寒、冷雨澆地,其會致下種的花生腐爛?!扒迕鞴扔?,凍死老鼠”,這時的天氣陰晴冷暖不定,溫差大,對花生種植也是一種考驗。
種花生比較簡單,事先剝好花生種。種植時,腰側綁著小布袋,裝上花生,方便取用。插播時,貓著腰,一手拿著插刀,插入田地,掰出一個小口后,另一手握著一掌花生,趁勢放進花生一、二粒,之后,趕緊抽出插刀,順勢把插口一壓,封實插口。如此隔著十來公分,再插播。循環往復,行云流水,一氣呵成。
如此插播花生,幾乎是一直彎著腰的,腰酸背痛的,很辛苦。一些腰腿不好的,往往是蹲著插,挪著身子走,影響插播效率不說,腿腳也往往受不了。
花生插播五、六天之后,田地里,幾乎是同時間冒出花生秧苗。遇到爛苗的,還要補種?;ㄉ玳L出之后,要因時制宜,澆水、除草、松土、撒草木灰等。尤其到了開花時候,要多澆水、松土,保持田地濕潤,便于果針入土結果?;ㄉY果之后,無須多澆水,水分過多,花生的藤往往會長得過于繁茂,從而影響了花生結果,俗稱“趕藤”。待田地較為干燥后澆水為好。
因此,播種花生,看似簡單,做起來,實則不易。經過三、四個月的耕種侍弄,花生才成熟,其中的艱辛,或許,只有種田人心里清楚。
盼來了收獲季節。時值盛夏,白天大多艷陽高照,酷暑難耐。因此,村民們大多是天剛蒙蒙亮就起床拔花生,并盡可能趕在天氣不太熱前,就回去。要是趕時間的話,是甭管日當午的,依舊揮汗勞作。
拔花生時,一般要事先澆地,松軟田地,便于拔花生,也不易掉莢。要是遇到好年景,沒有病蟲害,不結空殼的話,都會有比較好的收獲。拔出來的花生,果實累累,一看就令人心生歡喜。否則,花生果不僅長得不好,還容易掉莢。往往得邊拔邊挖出掉莢,以減少損失,影響了拔花生的速度不說,還影響了拔花生的心情。我們拔花生時,最怕的就是遇到這種情形。
拔完花生,有的是直接在田地里摘花生,有的是拔完花生,經過一兩日的暴曬之后,捆扎運回去摘。摘花生,一般是手摘,有的是敲打掉莢的。不過敲打掉莢的,速度較快,卻往往會導致花生開莢,影響保存。手摘時,一般一次拿起一兩棵花生,握住花生根部,另一手握住花生莢,使勁旋轉,致花生脫落。之后,再摘取還掛在藤上的花生。如此摘花生,往往會讓手磨得生疼、長繭,若是手掌沾上青綠的藤汁,連水都難以將其洗掉。經過田間勞作的手,往往會變得粗糙、僵硬、難看。因而,摘花生對一些愛美的人來說,亦是一種莫大的心理考驗!
收獲花生之后,我們一般會迫不及待地拿些花生去清洗蒸煮。新出籠的熟花生,顆粒飽滿,吃起來油而不膩、香而不甜,細嚼品味,滑潤可口,令人胃口大開。我一旦吃起花生,就停不下來,往往得到吃得口渴了才罷休。
花生素有“植物肉”之稱,具有豐富的營養,是一種很好的保健食品?;ㄉ?,不僅可以蒸煮著吃、炒著吃、烘烤著吃,還可以做成花生餅、花生糕、花生餡餅等等。凡花生做成的食品,幾乎都好吃,頗受消費者的歡迎。一到花生收獲的季節,我們都是放開肚皮大吃特吃。也因花生剛剛收成,多得很,大人也就任我們吃。
那時,家里種了一畝多花生,我們一家幾個人,從拔摘曬干,到榨油入倉等,往往得忙碌一個多月,但收獲的花生也不過四五百斤而已。
細細思量夏日炎炎下潑灑汗水的付出,若是算上收獲前期的播種、施肥、澆水等,如此種田,還真不劃算。我們想歸想,但并不氣餒,我們依舊年年種植花生,我們不會因種花生不合算,而放棄種植hellip;hellip;
如今,家里還有幾分田地,由父親一個人照管著。他耕耘不輟,一年四季種著不同的植物,除了自給自足之外,還贈送給親友,和他們一道分享耕種收獲之樂。
每每看到村民們在田間地頭揮汗忙碌的時候,我的眼里就會撲閃著父親忙碌的身影,就有一種別樣的感覺,五味雜陳,感喟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