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文坤
每年陽春三月,興泰山區(qū)的田野、山坡遍開著一種莖呈圓柱形、中空、柔嫩多汁、有疏茸毛的花兒。在醫(yī)學不發(fā)達的古代,這種草曾是百姓祛風明目、健脾益氣、解毒止痛的備用良藥。此花為紫云英,俗稱“吳媽菜”,在民間,流傳著一個它與吳圣天妃、仙夢洞有關的故事。
相傳有一年夏天,仙游興泰山區(qū)發(fā)生一場規(guī)模頗大的瘟疫,人們身上生了一種奇怪的皮膚病,浮腫不退,連眼睛都紅腫起來。由于大范圍病發(fā),群眾無法得到及時醫(yī)治。
一日,治病欲回興角山仙廬的吳四娘行至半山處,由于過度勞累,她便進了一個石洞休息。
夢中,觀音菩薩帶著兩個仙童降臨云端,給吳四娘送來雙桃(據說是桃子和櫻桃)和甘露水充饑解渴。早已勞累不堪的她,看著觀音菩薩親自送來的食物和水,便三下五除二地解決了。觀音心疼她為百姓治病而拖累了身體,便對她說:“世間萬物生,五行亦有克。手持良藥在,何苦勞煩仙hellip;hellip;”
說完,觀音帶著兩個童子騰云駕霧消失在青山綠樹外。此時,石洞上一滴水珠正好滴在吳四娘的嘴角上,她感覺微涼之余,驚乍地站起來,不覺得手中一簇紫色的小花兒掉了下來,回憶起適才的夢境,便依觀音所言將花兒放在口中嚼起來,一股清香的果蔬之味直入腸道。吳四娘掏出醫(yī)書后,方知這種小花兒果然有祛風明目、清熱解毒的功效。
當下,吳四娘顧不上午飯還沒吃,便下山來到村頭,給百姓治病。同時,她還帶人到附近田野上采集這種小花兒,并教村民們將花草煎服,不僅可退紅眼病,還可以明目;將其搗碎敷在身上腫痛處,可止痛速結痂。
教學之后,一襲紫色衣裳的吳四娘一陣風地飄上興角山收拾行李后,又到別的疫區(qū)教授此方。
村民們按吳四娘所授的方法,用采來的小花草依法醫(yī)治病人,疫情果然得到了控制,效果頗佳。由于疫情廣,而這種生長于400米以上海拔的小花草,此時花期將過,花兒不多,要治眾多患者,根本是杯水車薪。眾人一合議,便上山尋訪仙姑討教。
眾人尋訪到了吳四娘的仙廬處,只見柴門緊閉,門前幾簇剛采來的小紫花還在。其中一個人撿起一塊白粉石在柴門上寫下:“花謝疾病來,藥少患者多。云深不知處,尋芳無所蹤。”說完,便怏怏地下山。路經仙夢洞時,同行的人便尋幽入洞歇息一會兒,迷迷糊糊中,卻都做了南柯一夢!
醒來的時候,眾人異口同聲地說剛才睡得甜,還做了一個夢!更為奇異的是夢中都是身穿紫衣、頭戴斗笠的吳四娘叫他們速速下山采摘治病花草。當眾人不解地問此時花事將盡、無花可采時,吳四娘只是叫他們下山到田野上看看,自有分曉。說完,俏影便消失在洞外hellip;hellip;
一行人半信半疑地下山,已是月升時分。當晚,天空電閃雷鳴,一陣雷雨后,天氣回到春寒料峭,氣溫回到早春時節(jié),菜園里許多不知名的花草競相發(fā)新芽。幾個上山尋訪的人馬上相約到田野上一看,果然那些花事將盡的小花草競相綻放出一朵朵紫色的花蕾,在微風吹拂下,輕輕地向他們點頭致意。欣喜若狂的他們馬上狂奔入田,采摘起這種經吳四娘點化的藥草,治好了村中眾多的患者。當晚,瘟疫得到了控制。
原來,當天人們上山尋訪時,吳四娘正好向觀音求賜凈瓶水,以重新讓能治病的小花草開第二季花。當她得水回來后,便匆匆將觀音水倒入龍?zhí)吨校┓ㄓ描F鞭鞭泉揚雨,不久便下起雷雨,氣溫驟然下降,接著又呼來山神令各地的這種小花草重開一回hellip;hellip;
瘟疫過后,百廢待興。人們?yōu)榱烁心顓撬哪铮惴Q這種花為“紫云英”,以紀念吳四娘懸壺濟世、治病救人的功德,并把吳四娘當初做夢的石洞稱為“仙夢洞”。后來,信眾還在山上天妃殿斜對面建了一座觀音閣,以紀念觀音當年托夢吳媽和用神水救助黎民的福澤。此乃后話。
后來,游學至山下書院的蕭國梁(今永泰縣嶺路鄉(xiāng)七斗村人),聽說此事后,于南宋乾道初年(1165),慕名上山入洞祈夢,果然,他夢見自己騎鳳飛天向北而去hellip;hellip;次年,他高中狀元。后人有詩《夢成真》為證,詩曰:“臨凡石犬彌足夸,野徑千尋訪道家。舊夢鰲頭傾夜話,源流溯至紫英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