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玉珠
靜謐的夜色里,大海充滿了神秘、深沉和夢幻,海浪拍打在礁石上,浪花碎玉似的飛濺開來,魚鱗般閃爍著,光隨波轉。海水不時調皮地撫摸一下我們的腳丫,一陣冰涼,感覺非常舒服,然后它又跑得遠遠的,只灑下一路的歡聲笑語。海風輕輕地拂過面頰,帶著淡淡的腥味,這是大海的味道。
暑假的一個晚上,已經十點了,我和我的朋友們出發了,我們要去撿海螺,也許你會納悶,只聽說過白天撿海螺,可從來沒聽說過晚上也可以撿海螺,今晚就讓我帶你來個全新的體驗吧。
晚上撿海螺,需要具備三個條件:一是海水退潮,二是天氣悶熱,三是吹東南風,它們缺一不可。每當海水退潮時,洞里的天氣悶熱異常,而外面礁石上正徐徐地吹著東南風,外面的世界真精彩!海螺們再也呆不住了,它們爭先恐后地爬到礁石上邊乘涼邊欣賞夜色的精彩,好不愜意啊!
海螺的品種很多:觀音貴、鐵菩薩、佛手貝、尖嘴螺、花紋螺、苦螺等等,它們的運動是有規律性的,正常情況下,它們生活在潮汐能流動隱蔽的石縫中,潛心修行。每年春天后,當第一陣風從南方吹拂而來時,原本喜歡躲藏在一塊塊礁石的角落里偷著樂的海螺們,此時此刻再也按捺不住了,不約而同地從洞中爬出來亮個相。
海螺們有的喜歡熱鬧,三五成群地湊在一起,有的喜歡特立獨行,獨自默默地想心事,有的頭挨著頭,肩并著肩,親密地呢喃著,我想它們也許是一對對親密的戀人吧。原本深藏不露的小螃蟹們,見海螺們傾巢而出,自然也不甘寂寞,在夜幕的掩蓋下,橫沖直撞、肆無忌憚地爬到礁石上到處串門,嘴里還不停地冒著泡泡,似乎在向大家熱情地打招呼呢。顏色各異、大小不一的寄生蟹,不厭其煩地背著個重重的殼,也趕來湊熱鬧,在礁石上悠閑自在地邁著八字步,似乎在提醒我們,它們也是這個快樂大家庭中的一員呢,礁石上好一派熱鬧的景象啊!
我們這些不速之客的出現打破了礁石上和諧的一幕,我們手中都帶著一把手電筒,可以看清礁石上可愛的生靈。一根一米多長的鋼筋,它的下端打磨成一個鉤,可以把海螺從石頭縫中勾出來,我們稱它為“螺鉤”。我們的背上還背著一個小竹簍,用來盛放海螺。每當手電筒的強光聚焦在嶙峋的礁石上時,機靈的螃蟹們一見大事不妙,眨眼間就開溜得無影無蹤,來個“勝利大逃亡”,你只好望著它們的背影興嘆。海螺原先只是牢牢地吸附在礁石上,危急時刻便忙張開嘴巴,紛紛地從礁石上掉落下來。它們有的落進了石頭縫隙里或水中,讓你束手無策,有的運氣差,還呆在原地,只不過翻了個身子,嘴巴朝上而已,自然在劫難逃,我們就毫不客氣地把海螺撿起來。別看寄居蟹平時慢吞吞的,關鍵時刻一點也不含糊,把自己的身體往殼里面一縮,也趁機掉落下來了,但因為它們身上沒有肉,我們是不吃的,它們卻自作多情,溜得比誰都要快。
我們這些從小在海邊長大的孩子,手腳麻利、無師自通,一個個練就成撿海螺的能手。有時站著,有時彎著腰,有時蹲著,不一會兒我們就累得滿頭大汗,顧不得擦,汗流進眼睛很不好受,才用袖子匆匆擦一下。有時,手指不小心碰到牡蠣上鋒利的殼,掛彩受傷是常有的事,我們通常是把手指含在嘴里吮吸一下,血就不再流了,如果血流不止,便會隨手從地上抓一把泥土敷在傷口上,血就止住了。因為剛退潮,石頭非常濕滑,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摔倒,如果突然聽到“咚”的一聲,伴隨著尖叫聲,那一定是有人摔倒了,即使摔得屁股“開花”,疼得臉上五官錯位,我們也都是輕傷不下火線,馬上爬起來,拍拍屁股,又爭分奪秒地行動起來。我們不但要在有限的時間內盡可能地多撿,而且還需密切關注海水的最新動態,要在漲潮前安全地撤離到沙灘上,否則等意識到危險時要撤離就來不及了,海水漲潮時的速度是非常兇猛可怕的。
一塊礁石上的海螺撿完了,便馬不停蹄地轉移陣地到另一塊礁石上,一個晚上下來,我們記不清到底走了多少的路程,光顧了多少塊大大小小的礁石,累得滿頭大汗,背上的簍也越來越沉重,腳步越來越緩慢,但收獲的喜悅卻充盈在心中。
同伴提醒漲潮了,此時夜已經深了,我們依依不舍地揮手和大海說聲再見,踩著松軟的沙灘回家。一路上我們大聲地說著話,互相攀比看誰撿的海螺最多,撿得最多的人往往會贏得其他人的贊嘆聲;撿得最少的人往往會沮喪,這時就有人來安慰了,不久,也開心起來了。
回到家,沖完澡后,因為實在太疲勞了,結果頭一挨到枕頭我就沉沉地睡著了。第二天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好好地欣賞一下昨晚的“戰利品”——海螺,它們大都安靜地呆在竹簍中,有的可能預感到大事不妙,已經逃亡到簍外了,想溜之大吉,重回大海的懷抱。我把它們一一地撿起來,洗干凈,放在鍋中煮,然后就開始大快朵頤。
此時此刻涌在我心頭的是感動,感謝大海無私的饋贈,它把所有的美好都奉獻給了人類,我們應該好好地保護海洋,不往大海里亂扔垃圾,讓海洋為我們人類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