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成文
從小生活在大山里,那時不管是物質生活還是精神生活都很貧乏。因此,我們這群野孩子,總在尋求好玩的東西。
一次走親戚時,我學會了彈弓的制作方法并帶回了一把彈弓,伙伴們蜂擁而至。我拉開彈弓,將正在路上奔跑的野狗打得“汪汪”直叫。伙伴們對我手中的“武器”很是羨慕。
伙伴們都覺得這個“武器”值得擁有。一是上學路上要經過一些院子,院子里狗很多,我們經過時總是小心翼翼,生怕被狗咬到。有了彈弓,對著那些狗一陣射擊,狗就不會再猖狂地前來襲擊我們;二是放假之后,我們可以拿它去射麻雀等鳥類。
彈弓由兩部分構成,一是弓架子,二是橡皮帶子。弓架子的材料也是兩種,木質的和金屬質的。兒時,物質的貧乏,讓我們很難搞到鐵絲之類的金屬,于是就地取材——到山里找那種形狀像大寫字母“V”的樹杈。回到家,用小刀將“V”型樹杈刨去皮,刮得很光順hellip;hellip;那時,最難找的是橡皮帶子,好在孝程的父親就是遠近聞名的補鞋匠,我們就把尋找橡皮帶子上面的那塊包皮(射擊時將子彈包裹在那里)的任務交給他。
孝程回到家中,說明緣由,但他的父親始終不答應,孝程只有哭喪著臉來找我們商議。最后,大伙一致同意:干脆偷!于是,第二天,一大塊皮子就交到了我手中。尋找橡皮帶子也頗費周折,因為我們都不認識拖拉機司機(橡皮帶子用廢棄的輪胎皮子即可)。我回家央求父親,我知道父親的一個朋友在鄉里開拖拉機。好在我學習不差,父親欣然答應。幾天后,一個廢棄的輪胎皮子就呈現在我們眼前。兩種材料匯聚,很快,一副副彈弓就宣告做成。
有了彈弓,我們的精神生活變得有滋有味。大伙都把彈弓視為珍寶,上學時總是藏在書包中。快樂還沒有滋潤我們幾天,孝程就出事了。他和同學打架,用彈弓把同學射傷,老師將他的彈弓沒收了。有了前車之鑒,我們就不再帶彈弓到學校,只有放假的時候才把它拿出來。有空時,我們就用彈弓去射麻雀等鳥類。可能是我們的射技太高,周圍很多麻雀因此命喪黃泉。而父母們還夸獎我們,說我們將經常來偷吃糧食的麻雀消滅了。后來才知道,保護鳥類是我們每個公民的責任。
射彈弓也有出意外的時候。一次,我們中的一個伙伴,因射彈弓將另一位伙伴的眼睛射傷,差點弄出人命。父母怕我們再生事端,于是將我們的彈弓都扔進了灶孔燒掉。
至此,我們不再玩彈弓,但它帶給我們的快樂至今無法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