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亦權
蘇洵是我國北宋時期的著名文學家,但事實上年少時期的蘇洵并不是一個好讀之人,而是喜歡到處游山玩水。
蘇洵的父親從他7歲開始就讓他學習詩文,但是他很不喜歡讀書,雖然勉強讀著,但形同嚼蠟,毫無樂趣可言。到了蘇洵20多歲的時候,他依舊只能有口無心地背幾首簡單的詩詞,卻根本不知其深意。蘇洵在27歲的時候,就已經有家室了,可他的父親讓他讀書,他根本不聽。有一次還拋下剛出生的孩子又跑出去游山玩水了,他的母親史氏被氣得生了一場大病,沒多久就去世了。蘇洵回鄉后得知母親的去世與自己有脫不了的干系,而自己又實在不愿意讀書,內心既悲痛又矛盾。那天,他走進了附近的大旺寺向老禪師傾訴自己的苦惱,最后蘇洵嘆著氣說:“我也知道讀書好,但我真的無法從書中讀到樂趣,怎么辦呢?”
老禪師聽后笑而不語,只是帶著蘇洵來到寺院角落里一個養鯉魚的大缸旁邊,老禪師伸出手來撥弄著大缸里的浮萍,卻始終不說一句話。蘇洵站在一邊等急了,就困惑地問:“大師,您這是在干什么呢?”
老禪師笑道:“我在問浮萍水有多深!”
“浮萍哪能知道水有多深呢?它是浮著的,你問荷葉還差不多,荷葉下面倒有一根莖通往水底。”蘇洵不解地問。
“對呀,荷葉有一根莖深入到水底,所以它知道水有多深,而浮萍只是浮在水面上,所以它不會知道水有多深!”老禪師微笑著轉頭問蘇洵說,“那么你呢?你成天想著游山玩水而不愿意靜下心來仔細去閱讀和體會,又哪能品味到文章的精妙和讀書的樂趣呢?”
聽了老禪師的這番借物言志的妙語,蘇洵恍然大悟,從此開始窮究詩書經傳和諸子百家之書,每日端坐在書齋里苦讀不休達六、七年,之后才開始寫文著論,最終成為了“唐宋八大家”之一。至今,在蘇洵的墓上還保留著歐陽修所作的墓志銘,其中一句就是“年二十七,始發憤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