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榮清
在深圳從事高新技術的經理人阿強是黃石人,和我表弟加和及常太人阿飛是十分要好的三兄弟,常叫我這個老哥參加他們的聚會,無意中談起中學往事,竟然發現我和他們也是校友,都曾在鄉下同一所中學念書。
那所中學就是現在的莆田二十四中,當初叫渠橋一中,1962年開辦初期是一所農中,當地人習慣稱之“五七”中學,大概是毛主席“五七指示”后各地稱農中為“五七”的緣故吧。
我的老家在中學旁邊,從家里到學校只需步行十來分鐘。盡管時光一晃而過近四十個春秋了,初中情景卻依舊歷歷在目,仿佛就在昨天。當時學校沒有封閉式圍墻,也沒有正兒八經的校門。東邊二棟房子相隔的通道,便是校門通道。雖然可以自由出入,但不會有人到校喧擾、搗亂。在當地人的心目中,學校是一方圣地,人人都會去呵護。只是每逢學校自編自導文藝節目公演時,周圍村莊的群眾才會蜂擁而來。操場上人山人海,前來觀看的群眾比學生還多呢。由于學校地處新度鎮壺公山下紅山村和黃莊村之間,天然的山勢把校園分為上下二區,有七、八排校舍,清一色的土墻房,分列校區四周,狀如U形。校門兩側是教學樓,樓下教室,樓上教師宿舍,樓板還是用木板鋪設呢。在今人眼中,校舍較為簡陋。但在當時算是當地最漂亮、最有氣勢的建筑物。校區西邊山坡上,從遠方而至的一條渠道宛如柔軟的手臂,把學校摟在懷中。渠道兩邊,長滿郁郁蔥蔥的相思樹,與校園內龍眼樹、枇杷樹連成一片,把整個中學掩映在綠色之中,充滿著無限生機。當渠道水處于高位時,西北角玉枝山閘門便會泄洪,奔騰而下的瀑布奇觀,似乎向人們宣示,學校有獨一無二的風景!
校園美景,引領企踵,而最值得謳吟贊美的,是廣大老師的無私奉獻精神。我是1976年到那所中學念書,當時學校云集一批名師,像數學老師蔡贏洲、化學老師戴祖鎬等,都是響當當的教育界頂尖人物,科學家陳肇雄、范劍青等名人均是他們的得意門生。作為一校之靈魂的鄭金炎校長,彰顯高超的領導才華,善于團結和帶領廣大老師,凝心聚力抓辦學。當時,學校寄宿生少,幾乎沒有夜自修。在校挑燈夜戰的,是住校老師。老師們無論離家有多近,都以校為家,一心撲在教學上。我的班主任周金春與數學老師唐章林,是當地南梧塘村人,離學校很近,與其他老師一樣,天天吃住在學校。老師們精心備課,總是盡量把學習問題解決在課堂上。我們沒有大量的課外作業,通常都在放學前就做完作業,回家后還能幫家人做家務或忙農活呢。雖然學習任務不重,但同學們都很重視讀書?!皩W好數理化,走遍全天下”,是最流行的一句話。當時課外學習材料稀缺,有的同學偶爾從外地搞來練習題,便成了同學們爭相抄寫練習的寶貝。我們還經常參加校內外各學科競賽,對那些獲獎的同學,學??偸堑谝粫r間用大紅紙貼墻張榜公布。于是,像屢屢獲獎的高中部陳金土等,成了我們心目中的學習標兵?;謴透呖寄且荒?,學校迎來了一大批往屆高中畢業生回校找老師補習。老師們見到那些已“解甲歸田”的泥腿子學生重回學校,十分高興、歡迎。沒有補習的教室,就在學校食堂門前枇杷樹下架起大黑板,義務幫補習生“充電”。樹邊有二張水泥灌制的乒乓球桌,許多喜歡打球的學生,拿著球拍過來,看到那補習場面后,紛紛悄悄掉頭而去,自覺放棄打球。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有句名言:“愛滿天下,愛生如子?!薄拔迤摺崩蠋焸兛偸切难b大愛,傾情傾力育桃李,如同點點燭光,照亮學生心靈的窗戶,也在我腦海中留下了永遠抹不掉的師影。語文老師黃樹培,上課生動,語言風趣。他說,他的目光是拋物線的,即使在黑板上板書,也會看到底下同學是否在搞小動作。政治老師鄭文捷上課時,每逢精彩處,總喜歡捋起袖子揮起一道優美的弧線。特別是唐章林老師,為了幫我解題,飯菜都曾涼在一邊。那一天,夕陽西下,同學們早已放學回家了,我卻依舊被一道外地幾何競賽題難住了,只好直奔唐老師宿舍求教。他正準備吃飯,見我到來,馬上放下筷子幫我解題。等到幾何題做出來了,天都黑了,飯菜也涼了。如今,唐章林老師、黃樹培老師、鄭文捷老師都已過世,但他們音容宛在。
壺公山不會忘記,那奔騰的渠道水,匯聚著廣大老師一生的汗水。是他們,帶著青春的激情,帶著對教育事業的一片忠誠,把自己的愛心、自己的智慧、自己的艱辛、自己的快樂融入了校園,從而耕耘出教育界的“玉枝山瀑布”。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從“五七”中學走出的大學生、中專生不計其數,創造了莆田鄉村教育的奇跡,使“五七”中學在全縣中聲譽鵲起,像阿強等許多外校學生紛紛慕名轉學而來。
如今,說起“五七”,我們都有一種自豪感在心中升騰,自稱那是“鄉下莆一中”呢?!拔迤摺弊鳛槟感?,已成了一種永遠的鄉愁,無論走遍天涯海角,無論經過 滄桑人生,總如一顆種子,在心田中不斷地發芽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