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子和
臘月十六,乃莆仙大地傳統(tǒng)的“尾牙”節(jié)。街上不時(shí)響起的鞭炮聲,伴我穿越時(shí)空,回到兒時(shí)的年代hellip;hellip;
那年臘月廿四,“掃巡”拉開了莆田人“做歲”的序幕。我們兄弟雖未成年,卻是“掃巡”的“主力軍”。那天,我們六點(diǎn)就起床。洗漱、吃早飯后,我把笤帚綁在竹竿上,兩個(gè)弟弟用塑料布蓋好了床鋪、衣柜、飯桌、鍋灶、水缸hellip;hellip;接著,我戴上斗笠,舉著那綁好的長笤帚,清除著屋頂、墻壁的蜘蛛網(wǎng)、灰塵。盡管斗笠蓋著頭,灰塵還是俏皮地鉆進(jìn)我的眼眶。我感覺眼睛難受極了,睜不開,馬上用濕毛巾擦了擦眼睛,繼續(xù)干hellip;hellip;
屋頂、墻壁清干凈后,我們輕輕地掀開塑料布,抖落灰塵,又蓋上,然后把屋里屋外的地板打掃得一干二凈。盡管我成了“灰人”,兩個(gè)弟弟成了“大花貓”,可我們一點(diǎn)都不覺得累。
去河邊洗被褥、蚊帳回來的母親,看到一塵不染的家,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我們心里也樂開了花。
臘月廿七,家家戶戶做“紅團(tuán)”。母親起了個(gè)大早,穿上紅衣服,把昨晚浸泡的5斤糯米、1.5斤早米撈起,滲干水,放進(jìn)小石臼里。我身為長子,便自告奮勇地把錘舂米。剛開始,我舉錘利索,下錘輕松。可不一會兒,我就有些吃力了,覺得石錘有千斤重。我汗流滿面,用衣袖把汗水一擦,繼續(xù)舂。隨著石錘一起一落,臼中之米漸漸碎了,我的手掌也起了水泡,仍堅(jiān)持著。突然,我覺得手掌疼得鉆心——原來水泡破了,可我沒吭一聲。母親讓我休息一會兒,我卻說不累。看著舂碎的米,想到能為母親分擔(dān)力氣活,我頓覺手掌不那么痛了。
接下來,我和母親用篩子篩舂過的米。此刻,母親看到我的手掌有血跡,說我真是牛脾氣——硬撐。我沖她一笑,又低頭篩米。我們篩下“米粉”后,留在篩子里的粗米要在石臼里再舂,可母親說啥也不讓我再把錘了。她把粗米全部舂成粉,沒有浪費(fèi)一粒米。
下午,母親把4斤綠豆倒進(jìn)鍋里,加入約6斤的水。等綠豆在鍋里煮爛后,放進(jìn)適量的紅糖,攪拌均勻,以文火干之,再用勺子把綠豆搗碎,這就做成了綠豆餡。接下來,我把它用手捏成直徑5厘米左右的球狀,做成了“紅團(tuán)餡”。
母親在舂好的糯米粉里加入適量的食紅,攪拌均勻后加入溫水,推揉成“面團(tuán)”。我和母親從“面團(tuán)”中撮出一小部分,用手捏成薄餅狀,做成了“紅團(tuán)”皮,再用“皮”把“餡”包起來。兩個(gè)弟弟搶著把它放進(jìn)木質(zhì)的“紅團(tuán)印”內(nèi),用手壓平,利索地倒出上拱下平球缺狀的“紅團(tuán)”。它曲面上有花紋,那中間印著的“雙喜”字樣、圖樣,渲染了幸福、吉利、喜慶的節(jié)日氛圍。
全部操作完后,我們?yōu)橛『玫摹凹t團(tuán)”墊上洗凈的剪成圓形的“雞葉”,置入蒸籠內(nèi)。最后母親讓蒸籠上了灶臺的大鍋,我負(fù)責(zé)燒火hellip;hellip;大約用大火蒸了30分鐘左右,“紅團(tuán)”就熟了。兩個(gè)弟弟迫不及待地叫母親打開蒸籠,解解嘴饞。母親說馬上出籠,“紅團(tuán)”會黏在一起。經(jīng)過半小時(shí)降溫后,母親掀開蒸籠蓋,紅艷艷、香噴噴、亮閃閃的“紅團(tuán)”立刻呈現(xiàn)在眼前,讓人垂涎欲滴。這一莆仙過年的特色美食告訴人們:年的色彩,紅紅火火;年的風(fēng)姿,團(tuán)團(tuán)圓圓;年的味道,香香甜甜hellip;hellip;
臘月廿八,正是貼春聯(lián)的日子。家家戶戶貼春聯(lián)、掛燈籠,年味已濃得化不開了。
父親也從外地趕回家,和我們一起過年。他書法頗有造詣,揮毫寫下了多副春聯(lián),并贈予左鄰右舍。我問父親為何要貼白額春聯(lián)?他告訴我這是莆田特有的習(xí)俗,與明朝倭寇侵占興化府城,幸存的人們在重生之余又心有余哀的痛史密切相關(guān)。“銘記歷史,勿忘國恥”的種子在我的心田悄然播撒hellip;hellip;
三十暝,各家各戶都關(guān)起大門吃年夜飯,盡享天倫之樂。我們?nèi)胰似錁啡谌冢皣鸂t”做歲:母親做的興化“炒米粉”及江口“海蠣湯”、父親做的莆陽“荔枝肉”和江口“大白菜炒豆腐干”等讓我們大飽口福。這是我們當(dāng)時(shí)從年頭盼到年尾的“美味佳肴”。
正月初一早上,我們吃完線面,添了一歲,穿上期盼一年的那套新衣服,出門游春hellip;hellip;
如今,人們告別了瓦片房,過年時(shí)也大都去買“紅團(tuán)”,年夜飯更是滿桌的山珍海味,且又時(shí)興上酒家“圍爐”,說是省事、氣派,又有氛圍。然而,我卻茫然若失,那“親手做的年味”,漸漸飄散在記憶的天空hellip;hell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