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祖厚
這是1977年恢復全國高考時我的準考證——一張奇怪的準考證。我本人填寫的,填證時間是1977年11月26日。
這張準考證的奇怪之處有二:一是我填寫自己的名字時,朱字和厚字都寫了錯字;二是照片,當時高考報考要求使用一寸正面免冠照片一式三張,可是我用的三張是把和另外一個人并排站立合影的三寸照片從中間剪開再攔腰剪斷,取本人照片的上半身部分。
這件事說來話長。
我于1962年考入莆田八中讀初中,對數學很感興趣,初二時在年段數學競賽中獲了個第二名。小孩子不知天高地厚,竟然夢想長大要當數學家!當時莆田八中頒發的獎狀都是戴著厚厚眼鏡的教務處教務員李景淵老先生填寫的。今天仔細地想來,他的正楷毛筆字應該是具備蘇東坡和趙孟頫兩人的長處,一句話,是能讓我神往的那種毛筆字。他在我的獎狀上寫我的名字,朱字中間一豎多了個鉤,厚字中間本應該是“日”字(還是“曰”字?),卻寫成了“白”字。此后我寫自己的名字,都是學著李景淵老師的寫法,也不知道那是錯字,它承載著一個少年的天真妄想,奇怪的是語文老師們也從來沒有對我的寫法異議過。
初中畢業時,因為家庭貧困,母親堅持要我報考仙游師范,但是就為了那虛無縹緲的妄想,我偷偷地在第一志愿報了莆田一中。在莆田一中剛要讀完高一時,1966年6月份,國家宣布暫不進行高等學校招生考試。這“暫不進行”一直持續到1976年。1968年12月31日,我隨同全體初高中學生“響應毛主席的號召”,攜帶一紙“回(下)鄉介紹信”,離開學校,回鄉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
父親說我曾祖父曾經說過一句話,叫“田園萬頃,不如木藝隨身”。于是1969年春天,我開始了木工學徒的生活。在黃石鎮惠上村的一家具加工店里才學了半年木工,手藝還遠沒有學到手,家具店就都被取締了,我又一次失學了。
我斷斷續續地分別跟隨幾位給顧主打木工的師傅過起半打工半學徒的生活。1974年寒露節氣,我和打工的同齡伙伴接到生產隊的通知,停止木工活,回生產隊準備秋收冬耕工作。回鄉途中,無聊之下,我們倆在照相館拍了張三寸全身合影。照片中,我穿著土布做的外衣,左手插在褲袋中,右手拿著木工錘子。照片一共洗了三張,伙伴拿去兩張,我拿了一張和底片。
大約在1977年10月底,生產隊的廣播中突然傳來消息,中斷了十年的高等學校招生考試恢復,但是老三屆中,68屆高中畢業的學生不可以報考,可能是因為高中只讀過一年,嫌知識儲備不夠。報考截止時間是11月20日。因為我正是68屆的,所以高考與我無關。到臨近截止時間,突然又有一個廣播,說高考報名截止時間延期到11月26日,而且68屆高中畢業的也可以報考。這時我初中同班同學吳順良突然來訪,強烈建議我去報考,我說不想去,一是我的大女兒都已經出生了,而且兄弟還沒有分家,家庭經濟又非常拮據;二是即使報名了也考不上,暫停高考這十年里的學校畢業生都涌去報名參加高考,結果何止是百里挑一,而我早把所學知識忘記得差不多了,即使報考,被錄取的概率也幾乎是零。
11月25日下午,我父親的一位老朋友到訪,又極力主張我去報考。我終于動搖了,答應明天去試試看。
第二天,也就是11月26日,是高考報名的截止日期,我去照相館拍所需要的三張照片。當時的照相可不像今天立等可取。他們說拍的照片要一星期后才能洗出來,最快的也要三五天。于是我只好又趕回家,找到和我一起拍了合影的伙伴,懇求他把手上那次合影的兩張照片也都給我,我把三張照片收集在一起,又趕到黃石人民公社的報考點莆田八中去碰運氣了。
那天因為是報名的最后一天,報名點里很空閑,接待我的老師看到我的照片不合規定,不敢貿然接受,請示莆田八中的黃武烈校長。我向校長說明了原因,校長竟然同意我用這奇怪的照片報考。我交了5毛錢的報名費,填寫了表格,當場把照片從中間剪開,又攔腰剪斷,把它們貼在報名表、準考證和體檢表上,完成了報名的手續。
這時離12月13日和14日的高考只剩下17天了。接下來是考前的準備了。白天還得參加生產隊的勞動,晚上才能夠坐下來復習功課。由于信息閉塞,也不知道到哪里去弄取復習材料,我只好用內弟使用的高中教材來當復習材料了。
我自己當初使用的課本都早已成了便紙,一張一張地扔到廁所里去了,快把課本撕完了,且每次只敢撕下半張來用。被我撕掉的書,其中包括我在莆田一中讀高一時,我最小的舅舅買給我的書。有幾本是我既感興趣又不怎么能夠讀懂的數學書籍,如《地圖和四色定理》《自然對數e》《趣話拓撲學》等等。撕到最后,只剩下一本書了,也就是舅舅買給我的,書名是《中國學生英語典型錯誤分析》。在鄉下當了近十年的農民和木工,明明知道再也不可能有上學的機會了,可我還是停住撕書的手了。于是,這本書“死里逃生”。
我終于僥幸考上了福清師范專科學校,畢業后當上了英語教師,更重要的是能夠有一輩子不斷讀書學習的機會。我是個幸運的人。
一個特別的時代,一張奇怪的準考證。我感恩當時的高考,感恩吳順良同學和我父親的老朋友,感恩黃武烈校長。這段難忘的經歷,也讓我明白,不管身處何種環境,都永遠不要放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