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宏
老家平海雖然靠海但長年雨水少,旱地多,適合種花生、地瓜之類的農作物。兒時,每逢暑假,正是收花生的季節。對于我們這些孩童來說,收花生比收稻谷、挖地瓜、摘玉米棒等來得欣喜。因為在花生地里,可以時而拔花生株,時而自個剝幾顆花生大快朵頤一番,盡情享受花生的美味。
記得兒時所能見到的花生米一般是一個殼里只有兩粒,偶爾能見到三粒的,但少而又少。傳說誰能見到是一生的福份,所以一旦有人剝開看有三粒花生米,就會奔走相告,舍不得吃并作為稀缺品“供養”起來。
花生米,無論是煮或炒的都好吃,是配酒的好料。特別是在農村,在露天的院子里,幾個赤著胳膊的爺們,會時不時聚在一起,幾瓶啤酒,幾把花生,聊個沒完,最后總在女人們的嘮叨聲中盡興而歸。而我最愛吃的是生花生米,因為在我看來,它是肚子餓時最好的“充饑物”。本人長期的胃病就是吃生花生米治好的,那時我出門口袋里總裝著一小把生花生米。
孩童時代,我們還經常在花生地里玩游戲。因為老家大都是旱地,拔花生時,總有一些花生留在地里。那時,總盼望下場雨,因為雨后土會變得松散容易掀翻。稍稍雨停,我們這些小孩就會紛紛戴個斗笠,奪門而出,帶上小竹筐,拿著鋤頭等工具,到拔過花生的地里,爭先恐后,翻土挖找遺落的花生。等到竹筐里的花生差不多裝滿時,我們這群小孩又會相互用吹口哨、舞斗笠等方式,召喚著集中在一塊沒有莊稼的地里。先是在地里挖一個長約50公分、寬約10公分、深40多公分的小坑,將各自翻挖來的花生,等量取出,把幾個花生扔進坑里,之后用少許的土蓋上一層,再扔一些花生再蓋上一層土,依此填蓋,直到離坑口有15公分左右的時候,直接用土蓋平。坑填平后,大伙們通過錘子、剪刀、布的比劃形式排出先后順序,一人只能一鋤。第一個人先用鋤頭在坑里挖出一撮土,挖出土里的花生,有多少花生就歸誰,以此類推hellip;hellip;其實這個游戲是公平的,誰先動鋤不一定合算,被鋤出的土多,也并不一定土里含的花生就多,這里面多少有點技巧。玩不贏或不服氣的可以再挖坑再來一次。
在這樣的一畦連著一畦的花生地里,冷不丁會傳來一陣又一陣鋤頭相碰聲或孩童磕花生的歡笑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