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 言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時下是荔枝盛產季節(jié),看著滿街叫賣的荔枝,我突然想起了杜牧的這首詩。說起荔枝,童年往事又從遺忘的角落跳出。二十多年前,水果的品種和數(shù)量不如現(xiàn)在這么豐富,普通老百姓很少購買水果,就算有購買,也只能是嘗嘗鮮,這根本無法滿足我對荔枝的那份“貪婪”。幸好我有個聰明的啞巴哥哥,知道我特喜愛荔枝,便常帶我去荔枝灣或赤溪“拾漏”荔枝,“拾漏”就是拾主人摘過之后的漏網之魚,荔枝一般都生長在水旁。
那時,我哥總是帶著一根2米多長的竹桿,竹桿的一端安有一個用鐵線做成的鐵鉤,我總是背著自己的書包跟隨著,課本等學習用品自然已躺在家里,書包只是用來當袋子裝荔枝的。我哥在樹梢穿梭,尋覓著漏網之魚,但能尋到的一般都是在樹梢頂端,竹桿這時便派上用場,我年幼無法攀樹,只好在樹下的草叢中找找,偶爾也能拾到幾粒。想要有顯著成效,那就得等刮大風,一刮大風,果農忙于摘荔枝,掉落到草叢中的荔枝也比較多,主人也沒那么閑工夫認真細密地尋拾,特別是掉進水里的他們更不會去撈,這時我哥便會潛到水底去摸,每次浮出水面都是兩手滿滿,我便站在溪岸上拾哥從溪中擲上來的荔枝,且忙里偷閑吃荔枝。所以小時候,荔枝盛產季節(jié),我總希望刮大風,時至今日,我也會在看到荔枝的那一瞬間,潛意識中希望刮大風。
我8歲那年,放假在家的我又跟哥出去“拾漏”荔枝,那天正好是大風過后,我倆早早就去,哥一次次潛進水里,我在岸上也不閑,在草叢里到處尋覓,收獲豐盛,不但我的書包裝得滿滿,哥還把自己的衣服充袋子裝荔枝。
“你這賊,還敢不理我。”當我們興高采烈回家經過一片未摘采的荔枝林時,一個看管荔枝園的少年問我哥荔枝是從哪來的,因我哥是聾啞人聽不到沒搭理,那人盛憤之下沖到我們面前攔道罵著。
“我們沒有偷,這是我們拾的。”我聽到那人說我們是小偷,生氣地跨前一步拉住那人的袖子辯說著。
“那么容易拾,大伙都去,能拾這么多?”那人一邊憤憤地說,一邊把被我拉著的手腕一拂,我重重地倒在地上。哥迅速把我從地上扶起,關心地摸了摸我受傷的膝蓋后,雙手緊緊地攥著拳頭轉身hellip;hellip;
哥不顧我的阻止,一步步向那人逼近,還在地上拾了一塊石頭。
“我不是故意的。”那人見我哥來勢兇猛,膽怯地后退著身子說。
就在這一觸即發(fā)的時刻,在附近摘荔枝的男孩家長聞聲趕到,制止了這場惡斗。他在查看了我們的荔枝后無語,因現(xiàn)摘的荔枝皮比較鮮紅,放一段時間的荔枝皮會變成黑紅。
回家之后,因我膝蓋受傷,連累哥哥被父母責罵。從那后,哥總是一個人溜出去“拾漏”荔枝hellip;hellip;